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刚开始接触政治复习,感觉一片茫然,逐渐地我才摸索出了个人的学习策略。因此,即使初期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也不必过于焦虑。任何努力都不是徒劳,所谓的无效其实是为有效打基础,即使是误入歧途,也帮助你淘汰不合适的方式,引导你探索新的路径。我在初开始复习时,初期阶段每天匀出一个小时学习政治,到最后一个月全力冲刺时,则将每日的三个小时留给了它。我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但最终的成绩令我感到满意。九月里,我每天都研读精讲精练,并完成相对应章节的1000题练习,每结束一个章节,都会构建知识架构,回顾并整理错误题目;进入十月,我专注于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通过错误分析来填补知识空白,月底我又重新解答了1000题中的错题;十一月,我开始关注真题中简答题的解答技巧,月底拿到八套卷后,便开始了限时模拟训练,每天一套;到了十二月,我两次过了一遍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重温了错题集,考试周前的一周基本上每天都在熟记大题的答题策略。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数学有很多基础性的内容,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需要在第一阶段充分把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考研数学的各个考点、知识点系统性的过一遍。如果基础不好的可以看下同济的课本。我个人基础比较好,没有看,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先学了一些简单的题目的解题思路,然后就开始看复习全书了。在六月前我差不多把全书过了两遍,660上做了一些题目。个人感觉660题目不是很好,和考研数学不是一个套路,没时间可以不做。复习全书里的定义定理推论例题习题一定要全都认认真真的做,不要眼高手低,数学光看书是没有用的,每天都要抽点时间来做题,然后整理一本错题本,一本笔记本,做完题目要多总结。整个考研数学二本书大概就100多个题型,只要掌握了题型以及每个题型的方法,怎么难的题目都会慢慢变简单的。PS:看到小题分了,改分的确全国最严,所以大家做题既要保证正确,还要保证细节不丢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忠告是:越早准备越好。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但是一定要保持阅读/背单词的习惯。研究生英语不仅是考试,也是为了之后的学术做准备(考研词汇甚至不够),如果觉得专门学英语太麻烦,最好是看本专业论文。我用的参考书只有两本,按顺序是:l张剑《阅读理解150篇》(其实只有100篇),可能因为先拿这个上手,所以觉得难度比真题大,所以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先做真题再做这本;l《历年真题》,选择题一共做了两遍,从十一月开始,每隔一两天一套,保持手感。后期每天至少一套也就是4篇阅读,不要太纠结正确与否,但一定要坚持做下去。比如阅读要带着问题去看文章,一是找关键词,二是定位,三是排除迷惑选项,这里就体现出单词的重要性了,如果你能认真做几年真题,就会发现,每年你不认识的生词难词都很眼熟,多看多记,自然就熟悉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息组织与检索”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理论部分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分类、主题标引、编码规则、元数据等,实践部分则涉及到实际的信息系统设计和检索技术的应用。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的信息处理中去。
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建议大家首先要深入理解各类信息组织的方法,如Dewey十进制分类法、LC分类法以及各种主题词表的构建原理。这些都是信息组织的基础,需花时间去熟悉和掌握。对元数据的理解也不能忽视,它是连接信息资源和检索系统的关键桥梁。
在实践方面,你需熟悉至少一种主流的信息检索系统,如Lucene或Solr,并尝试自己动手搭建一个简单的检索系统。凭实际操作,你更好地理解信息如何被索引、存储和检索,这对深化理论理解非常有帮助。参加一些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项目或者实习,也能你从实践中获取宝贵经验。
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重视案例分析。我会找一些真实的案例,比如图书馆目录的编制,网络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等,凭分析这些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多做练习题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不论是选题还是论述题,都能帮你巩固知识,提升解题能力。特别是论述题,它往往要求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对你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验。
我强烈推荐参与学术讨论和小组学习。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激发思考,发现盲点,甚至可能碰撞出新的见解。教师的指导也至关重要,他们的经验和洞见帮助避免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