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政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仅列出章节层次的标题,并未详细解释知识点,但它划定的考试范围具有绝对权威性,因此必须参考。在阅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时,可对照《考试大纲》查看哪些知识点已被删除,哪些是新添或修改的。删除的部分无需关注,而新增或改动的部分则需寻找相关资料补充。虽然《考试大纲解析》提供了知识点详解,但由于已有《精讲精练》,通常没有必要额外使用,只需重点关注大纲新增内容并设法补充即可。
关于政治复习,坊间流传的过早开始不利的观点,主要指的是不应过早投入而导致忽视其他科目的学习。考研政治的确与高考不同,自2010年以来,50分的分析题均基于当年的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等党的重要论述。因此,早期复习可能难以找准重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提前开始。选择题历来重视基础(今年情况特殊),需要认真准备,而非依赖猜测。书籍推荐上,肖秀荣的全系列足够,他的书籍都会提供购买时间表,但请注意,他的《知识点提要》过于厚重,一般人难以消化记忆,建议考虑任汝芬的《序列二》。务必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特别是毛泽东思想、近现代史中的固定知识点。马哲对理科生来说可能较难,可以通过观看我的资料中提供的视频辅助教材学习,我也有个人的学习框架,足以应对10分的马哲分析题。其余部分仍推荐使用肖秀荣的书籍。
至关重要的是,《教育部政治大纲》(红宝书)会在9月中旬发布,这本书必须购买,但如何有效阅读是一大挑战,由于文字密集,不适合逐字背诵。如果记忆力不佳,应确保在一个月内完成第一轮阅读,重点记忆加粗字体,小字部分当作选择题处理,配合《1000题》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到了冲刺阶段,如果题库不足,可以尝试蒋中挺或石磊的练习题,但不再推荐任汝芬的,因为肖秀荣的习题较为刻板,风格与真题略有差异,但仍不可或缺。12月推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应反复背诵,用作答题模板。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确实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我使用的是陈正康的词汇手册,并购买了一本红宝书,尽管后者未曾翻开。其实,任何一本词汇书都足够,关键在于彻底掌握。不必贪快,否则匆匆背完一遍却记忆空空。定期复习至关重要。此时此刻,每天练习一篇真题以保持敏锐度就足够了,但务必计时。每完成一篇,都要深度剖析,摘录生词和复杂的句子。真题至少要重复练习两次。此外,作文部分不容小觑。有人认为只需在考试前一两个月突击背诵作文。然而,我发现仅靠背诵并不够,不仅难以记住,而且难以灵活应用。最佳做法是亲自写作,每周至少撰写一篇英文作文,尽量挑选不同的主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它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人民性。我在学习时,注重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尤其是其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观点。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思想方法也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不仅是理论学习的方法论,也是生活和工作的指导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理论体系强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以人为本,是我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发展脉络的核心。我凭阅读原著、分析案例,尽可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是整个社会科学的基石。我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我理解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剩余价值理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我尝试用这些理论去解读社会现象,使学习更具深度和广度。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除了精读教材,还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关注学术动态,参加讨论小组,甚至尝试撰写论文,这能帮助深化理解,提升批判思维能力。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巩固记忆,提高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