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南京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开始复习政治相对较晚,大约是从9月18日大纲发布时才开始,那时我一边阅读精讲精练,一边做1000题。1000题质量不错,只是题目有些过时。我每天都会挤出一些时间来学习政治。直到10月中旬,我才勉强看完精讲精练的一大部分。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迅速完成剩余部分的学习。接下来,我转向了模拟试题的选择题,包括肖秀荣老师的8套和4套试卷,以及近5年的真题(我发现真题非常有价值)。做完这些题目后,我重新审视了一遍1000题中的错误,并且也回顾了模拟题的错误。在做题过程中,我会在书上标记我不熟悉或做错的部分,以便第二次通读精讲精练时构建知识体系。这个阶段后,我对选择题的复习已相当充分。接着,我深入剖析了过去五年真题的分析题,并对比了模拟题的分析题,发现其中的规律相当明显,能大致判断出哪些章节可能会出现分析题。我还背诵了肖秀荣的核心冲刺考点,并专攻4套卷的分析题。考试前夕,我还收集了一些额外的参考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在初期阶段,我仅限于研读教科书。我会计算阅读时间,设定目标在暑假前完成一轮复习。课后习题我大部分都做了,初次遇到的错误题目会被我标注出来,那些我认为重要的错题后来我又重新解答了一遍。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有些章节并不在考试范围内。你可以查阅考研辅导资料来确定考试内容,或者直接参照大纲列出的各章知识点进行比对学习。这个时期相对轻松,有时还需要兼顾其他课程,平均下来,每天投入到考研学习的时间大约只有五个小时。一旦完成了当日的学习计划,我就会满意地离开自习室,享受悠闲的生活。
考研英语方面:
至于阅读,千万不要做模拟题,质量太差,我做了几天150篇就扔到一边了。真题我只做了一遍,从2002年开始做到去年,一开始比较难,所以我并不在乎正确率,主要拿来精读,查查单词,分析一下文章结构和思路,然后快速口头翻译,有的同学有笔头翻译的,我开始的晚,且把大量时间留给了专业课,所以只能进行口头翻译。英语做到13年以后,我再做后面几年的,阅读只错两道,于是我惊喜地继续做真题以及精读。11月中旬开始看凯文的写作,背不住,后期就自己改了一点模板然后背诵,套写,仿写,如果不是自己英语底子非常好,利用模板最后得分肯定比自己写的要高,翻译没有特别训练,考研的翻译还是很简单的,完型我一直不是很开窍,所以得分不高,但是发现今年的完型好像并不难。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原理四大块。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难点和重点,需有条不紊地去攻破。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算法是最基本的要求。链表、树、图、排序和查找等核心概念必须深入骨髓。要懂得如何分析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这对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我个人建议使用LeetCode或HackerRank等在线平台进行实践,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编程题目,很好地提升实战能力。
计算机网络中,TCP/IP五层模型是核心,你需了解每一层的功能以及协议,如HTTP、FTP、TCP、UDP等。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例如,你尝试搭建一个简单的网络环境,模拟数据传输过程,这样既有趣又直观。
操作系统部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是三大重点。理解进程间的通信机制,掌握虚拟内存的概念,以及理解磁盘I/O的工作方式,这些都是必考的内容。我个人推荐阅读"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这本书,它对这些概念的解释非常清晰易懂。
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到硬件层面的知识,包括CPU、存储器系统、指令集等。这部分需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比如摩尔定律、流水线技术、冯·诺依曼结构等。凭模拟器如QEMU,你直接观察到指令执行的过程,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理解大于记忆”的原则,尽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或者图像,这对我理解知识点大有裨益。定期做题和自我测试也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