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系电子信息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我是从9月底开始复习的,也不是很高。整个过程,我看的考研大纲那本书,配着肖秀荣1000题,后期的8套卷、4套卷和背诵自然不能少。哲学要看的比较细,哲学一定要理解,不理解就记忆困难;毛中特方面,要把大部分分清,把每个时期的时间,事件,著作,回忆都重点记;史纲我是快速的看了一遍,重要的是把时间线自己顺开,自己可以画时间轴写写事件之类的;思修我就不多说了。政治一定要每天关注实事,多看新闻,政治的时间性很强。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考的高的原因:(1)书本认真看,认真理解。(2)复习全书每一题那本子认真做,当时基本大的厚的软面抄写了6本,不会的题也坚决不看答案,一直思考,实在思考不出来,放在哪,把书看看,看看问题在哪,是基本知识点没掌握还是技巧不会,以后几天每天拿出来思考,看能不能做出来,数学全书是用来做题的,不是用来看的。每一题认真做,认真分析,认真总结。总结多了,后面就简单了。(3)有时间就做模拟,没有时间就不做了,真题要认真做,当成考试一样认真卡时间做。我只做了复习全书和真题,但吃的恨透,效果还行。数学是四门科目里最容易提分的,也是最容易拉分的。复习时只是用到了课本+课后题答案+复习全书+真题。先看一章课本,再做做课后习题,然后去看对应章节的复习全书,第一遍感觉大部分看不懂很正常,不用担心。过完第一遍后看第二遍,第二遍看的时候就要做笔记了,把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都记下来,以后再复习的时候也更有针对性。最后就是做真题了。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起直至暑假之前,我坚持每日一章张剑的《阅读150篇(基础版)》。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别太在意正确率,目前的重点是培养英语阅读的习惯和语感,内容优于答案。也许有人会问,在阅读过程中是否需要记住不熟悉的单词呢?这得看个人情况,如果你觉得时间充足,可以尝试记忆;如果觉得已有足够的词汇书在手,不必强求。完成《150篇》后,差不多就到了暑假,那时我会开始做97至04年的真题阅读,依旧选择张剑的黄皮真题集。至于每天的数量,随你喜好,我个人选择一天一篇。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你需要收集新词,并结合后面的解析来理解段落、解析问题、剖析复杂句子,甚至全文翻译。尽管97-04年的试题风格与近几年有所不同,但接触一下也无妨。暑假过后,我转向05年至今的真题练习,这是个关键阶段,题目的参考价值逐年增加。同样的,你需要记忆单词、解析问题、分析段落和长难句。每个人做真题的方法各有千秋,有些同学可能会每天处理一年的阅读部分,标记新词、研究长难句,第二遍分析文章,第三遍再分析题目,如此循环多次。这种方法似乎很流行。然而,我采取的方式稍显独特,我只做一遍,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文章,我会做第二遍。我每天仅做一篇阅读,当天就会标出词汇、长难句,分析文章和题目,翻译全文等。因此,这样的复习策略较为另类,学弟学妹们不宜盲目效仿,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我这个人可能偏向于深入钻研,无论是政治大纲还是英语阅读,我都仔细对待,解题时也会反复思考,这就导致进度缓慢,没有多余的时间再来一遍。你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得心应手的学习工具,形成独特的解题和阅读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别忘了,真题不能一次性做完,要保留最后三年的,用于考前半个月的模拟测试,严格把控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是重中之重。这包括电路的基本定律,如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欧姆定律,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等。这些基础知识就像是建筑的地基,没有扎实的理解,后续的学习将举步维艰。我建议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反复练习,确保理解和掌握。
理解并熟练运用电路分析方法至关重要。这包括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以及频率响应分析等。特别是对复数表示法和波特图的理解,它们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有效工具。我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结合应用也是电子电路的重点。比如运算放大器的应用、逻辑门电路的设计等,需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实践性的思考和操作。我习惯于找到一些实际案例,尝试去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对我非常有帮助。
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也不可忽视。例如,Multisim或者LTSpice等电路仿真软件,在电脑上模拟电路运行,直观地看到电路的工作状态,这是理解和验证理论的好方法。我经常利用这些工具进行电路设计和测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我强调的是持续学习和自我挑战。电子电路的知识更新快速,新技术层出不穷。保持对最新技术的关注,不断学习新的电路模型和设计理念,能你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敏锐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