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考古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复旦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看书,把答案写在一张A4上,注意1000题是要做三遍的,第一遍做都会错的惨不忍睹,错了没事,切忌欺骗自己看看答案把错的题给改对了,因为我就是这样喜欢自我欺骗的前车之鉴哈哈。马克思主义和毛中特部分或许会让你略微头疼,这种理论性质的东西充斥着新闻联播的气质,但也务必沉住气,到后面解决史纲和思修就是分分钟的事,在高中阶段谁都学过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类的,学起来还可能会让你增生一些兴趣。下一步要做的事很重要,就是把你做错的题目,从大纲解析里面找答案,用晨光彩色标记笔标注出来。好了这一遍下来,务必请你自己做一个粗略的知识回顾和框架的搭建,每个章节在讲什么内容,你可以自己建立一个思维导图,带着这个脉络你可以顺利的进入到下一关,这些基础工作是为后期服务的。10月10日-11月5日:第二遍重复上一步的内容,看大纲,做1000题,纠错回大纲标注。注意第二遍的时候你可以把答案写在1000题上了,然后看1000题后面的答案,把错的以及你觉得好的题的解析在题目边上标注下,要知道为什么错,举一反三。11月6日-考研结束:刷完了两编大纲和1000题,这时候会出现一本震撼人心的资料出现—风中劲草,这本书的编排和印刷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的细节之处可以让你真的佩服这本书的作者,跟进大纲,条理清晰,标注分明,重点突出,考研资料中的扛鼎之作,直到考研之前,你也不要放下这本书,看的遍数越积越多,你就会达到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层次,就是合上书,你大概可以知道哪个知识点在那一页的哪块位置。我保持的速度大概是1天15页左右,15天一本书,到考研结束加起来看了三遍。马原毛中特部分你可以多看几遍,四遍五遍无上限。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是得分的关键,至关重要。我认为,提升阅读能力的基础在于词汇量,必须确保大多数考研词汇都能理解其汉语含义,这样才能谈论阅读效率和策略。对于少量超出大纲的词汇,不必过于纠结,以免浪费过多时间。阅读中常遇到的难题包括速度慢、复杂句子难以解析以及选项判断困难。我个人的看法是,短期内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分析速度和增强选项辨别力来改进,但解决复杂的句子结构涉及语法规则、句式结构等深层次知识,这不是短时间内所能突破的,所以我建议将这部分努力放在次要位置。对于写作训练,务必务实,仅看懂或思考是不够的,必须动手写,通过实践了解自身水平,并严格控制时间。最初可能题目都看不懂,但逐渐会摸清作文的脉络,最后能形成一套适应个人风格的通用句型模板。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找到英语水平高的同学或教师帮助修改,唯有不断修正,才能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取得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考古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历史科学,它涉及到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地区。在复习中,我将重点放在了对全球主要考古遗址的理解上,如埃及金字塔、中国的殷墟、希腊的迈锡尼等,深入理解每个遗址的文化背景、发掘过程和重要发现。考古学理论和技术也是关键,包括地层学、年代测定法、遗物分析等,这些都需扎实掌握。
博物馆学的部分,我主要关注的是博物馆的历史发展、功能定位、策展理念以及展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现代博物馆的角色和作用,我进行了深入探讨,了解其如何作为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我还特别注意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伦理准则,这对理解和应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采取了“理解+记忆”的策略。对理论知识,我会先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凭做笔记和画思维导图来强化记忆。对案例和具体遗址,我会尽量将其与相关理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我也会定期进行模拟试题的练习,这有助于检验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节奏。
实践操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各类博物馆,观察展览设计,思考我是策展人会如何安排。我还积极参与了一些线上或线下的考古研讨会,这我有机会听到专业人士的观点,扩大了我的视野,也提升了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