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企业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商学院企业管理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南京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成绩并不突出,但我想强调的是选择题的关键性,大纲是必须要仔细研究的。我的策略是专注于大纲,配合做一些选择题练习,以及在最后阶段背诵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我只用了红皮大纲书、肖秀荣1000题和肖秀荣四套卷这三本资料。大纲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尤其是可能出现选择题的部分,要反复精读,因为选择题的表现直接影响总分。至于大题,我在考试周开始背诵肖秀荣四套卷,肖老师的预测相当准确,命中了大约三道大题。基本上,考生都会购买这些卷子,所以大题部分的差距不会太大。我不建议过早开始看大纲,十月份开始准备我认为已经足够,多看看就可以了,不需要死记硬背,熟悉内容就行。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测验具有高难度和密集的试题,因此评估的关键在于解答的精确性和效率。考生应集中精力提升这两项技能。在这样的考试中,专攻复杂问题并不明智。首先,我们以同济大学第五版教材为基础进行复习,确保理解基本定理,并逐一验证例题,每道课后练习都需正确完成。数学复习时,浮躁的态度是大忌,每个人都需要脚踏实地地度过这一阶段。接下来进入第二个阶段,将重心放在大量的习题演练上,选择与考试难度相近的习题集至关重要,过于困难的题目并无实际价值。第三个阶段则侧重于模拟测试,务必认真对待历年真题。关键是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找一段完整的两个半小时进行实战演练,合理规划答题时间。数学全书需要反复研读,做题过程中,标记出那些经典却未解决或难度较大的题目,后续再刷题时仅专注于这些标记过的题目,否则时间会显得紧迫。
考研英语方面:
我想重点谈谈词汇学习。考研所需的词汇大约为5000个,但排除初高中的以及大学四六级的词汇,仍有约3000个需要掌握。初期初次记忆时,每日应预留3至4小时专心记单词,每天学习新词100个,并回顾旧词约300个。此阶段的关键是速度,不必在意发音或拼写,关键在于考研笔试只涉及阅读理解,所以看到单词能大致回忆起其主要含义就算达到目的。推荐使用单词APP,因为它会自动规划每日的学习和复习内容,既高效又便捷。对于自控力较弱的同学,选择一本主流的单词书自行规划进度也是不错的选择。经过首次记忆,你的词汇量应会有显著提升。
第二次记忆单词时,最好结合第一次的整体复习,在阅读练习中同步进行。尤其关注那些频繁出现在阅读材料中的词汇,特别是它们的偏僻含义。第三次复习则需反复强化之前难以记住的重要单词和具有多种含义的常见单词,以巩固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包括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多个核心概念。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案例中,是我备考的基础。我建议凭阅读经典教材,如“管理学”(Stephen P. Robbins)等,系统地构建知识框架。
关注理论的发展和演变。管理学并非静止不变,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了解各个管理理论流派,如科学管理、行为科学、权变理论等,以及它们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帮助你理解现代管理的多元视角。
再者,案例分析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我经常从学术期刊、商业新闻和企业实例中寻找案例,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析问题,预测可能的结果,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管理学的理解深度。多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也能帮助你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学不仅仅是记忆和复述,更是思考和判断。对任何理论或观点,我都尽量保持开放但审慎的态度,尝试从不同角度去评估其适用性,这种习惯我在答题时能够展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我参加了学习小组,定期进行知识点的交流和讨论,这不仅我受益于他人的见解,也锻炼了我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