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环境遥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环境遥感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环境遥感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这是投入回报率比较高的课了,我从七月中旬才开始看,感觉时间够用了,就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炼,看完一章就做相应部分的一千题。马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剩下那几个部分就没花太多时间了。到了十月初,第一轮结束,后来又用了一个月把一千题又仔细做了一遍,之后用一周把真题中的选择和马原大题做了一遍。十一月份出了肖八,只做了选择和马原的大题,剩下的几道大题看看答案就行。到了十二月,肖四出来之后就是疯狂背书,肖四是必须要背的,后期我背了肖四的大题,帮助还是很大的。
考研数学方面:
尽管今年的考题难度较高,但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并不在少数。我自四月份起便开始了复习之旅,精心制作了两本我认为无比宝贵的笔记,几乎每天都重温一遍。接着,我投身于李永乐老师的全套教材,其中包含的题目类型都是经典之作。起初,可能会觉得有些吃力,但一旦深入其中,便会逐渐找到手感。初期做题速度较慢,错误多时难免沮丧,但我依然坚持不懈。完成这两本书的练习后,内心的满足感难以言表。十月份,我开始攻克历年真题,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从八十年代末到一二年的试题,留出几套作为后期模拟考试之用。第二次刷真题时,我使用了宇哥的真题全解析。此阶段结束后,我开始接触模拟试题,包括合工大五套卷、宇哥的八套卷以及李永乐老师的6+2。后期,我每天早上抽出三小时模拟实战做题,次日上午则用于批改和整理。错题的价值不可忽视,需要反复温故。实际上,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多做题,题量上去了,能力自然而然会提升。有趣的是,最后我的考研成绩与宇哥八套卷四套卷的平均分数相差无几。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很好,但方法也很普通,就是多看多记。语法和单词很重要,语法不行的就买本高中语法书看,记单词从七月份开始一直到十月下旬,每天一个单元,反复循环记忆,三轮左右吧。一个单元前期大概要五十多分钟,后两轮就很快了。我每天英语时间是两个半小时不到,记完单词后就是做阅读,黄皮书是首选,我买了英语全套,阅读的基础版提高版,完形,新题型,翻译,作文,真题详解。有必要提出的是真题如何使用。先做完一遍后,很多人是再做一遍,我不是这样的。我用的是珍藏版,就是分部分的,阅读在一块,作文在一块。先做完试卷分册对完答案,就看那本厚的,读文章,好的句子就用红笔标记,直接抄写下来也行,后期复习时专门空出一段时间背诵记忆,既训练语感,也积累语料。把上面的工作全做完基本也只有半个月时间了,接下来买几套模拟卷做做。关于作文的复习,我觉得语料很重要,背几句相关的好句子很重要,其他的格式化的东西很简单,记住,灵活使用就行,要记住作文是梯度打分的,先分档再打分,定档很重要,大家看具体要求就能知道作文的努力方向在哪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遥感原理是理解遥感技术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光谱特性、辐射传输理论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其实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息息相关,例如,为何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后,不同物体反射的光波长会有所不同?这就涉及到了光谱特性和物质的关系。凭这样的联想,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是遥感应用的核心。需掌握像元分类、图像增强、图像解译等基本技能。这些都需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提升,凭使用ERDAS、ENVI等遥感软件进行练习。理解各种算法的原理也很重要,如K-Means聚类、决策树分类等,它们能帮助在面对复杂数据时做出合理的判断。
再者,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的结合运用是现代地理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需学会如何将遥感数据导入GIS中,进行空间分析和制图。这里的关键是理解空间数据模型,以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这些都能帮助从遥感图像中提取更丰富的信息。
对遥感的实际应用,比如土地覆盖变化监测、生态环境评估等,需具备一定的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知识。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结合遥感数据,提出并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是遥感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积极参加实验和实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定期回顾和反思,不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不要忘记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了解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