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同济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我是9月份开始的,买了肖秀荣三件套,刚开始看的是精讲精练,后来出了红宝书,就看红宝书了。我也没什么特别的经验,当时背书背的闲麻烦,又因为自己做过思维导图,然后就开始了把肖1000题上的题目变成思维导图之旅。从大约10月份,一直做到了考试前夕,现在想想都是泪啊,光打字就打的手疼。早知道就不做了。当然,效果还是可以的。用导图搞定选择题之后,考试前2,3周,就开始背大题,背肖4。大家背的时候不要全背,就背背大概就行。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结束后,进入了复习的收尾工作,接着我投入到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演练中,总计超过了5套张宇的题目,包括8+4和400题中的5套,还有李永乐的6+2以及从2004年至2019年的全部真题,基本上每天都保持一套的速度。进入11月中旬,导师开始每周安排好需要完成的试题集,这对我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毕竟偷懒时总得依赖他人的指导。每次做完一套题,我会反刍两遍以上,深入研究各类题型,然而我过于沉迷于解题的乐趣,在真正的考场却没能派上用场。尽管有些大题在模拟卷中似曾相识。于是我又重新翻阅了一遍李永乐的资料,期间回家待了大约半个月,整个过程耗时两个月,实质性的复习时间约为一个半月。紧接着是第三次通读李永乐,这次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随后是第四次,专注于修正前三轮中的错题,这也花了我半个月。到了12月下旬,我开始专攻真题,坚持每日一练。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英语学习的关键是掌握词汇和实战练习。我总共熟记了四遍单词,而真题则反复操练了三到四次,同时精读了两遍。我还仔细研读了张剑编著的那本黄皮参考书两次。然而,临近考试时我的努力有所松懈,导致成绩不太理想。在考前一个月,我找了一套全新的真题来测试自己,结果第一部分只得了54分(满分60分)。
对于词汇书,我选择的是那本绿色封面、厚如砖头的单词书,有些人则倾向于使用《恋恋有词》。不过,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本就好。我通常是每天记忆一章单词,次日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再添加新的章节,大约两个多月就能完成一轮。之后,我会反向浏览,每天回顾5章。记住,坚持背单词至关重要,否则之前的付出就可能白费了。刚开始可能觉得效果不明显,但随着学习深入,你会发现阅读文章变得更加流畅。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学实验基础并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它更强调实践操作和安全意识。在实验室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对每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深入理解,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例如,熟悉各种玻璃器皿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离心机、旋转蒸发仪等常用设备。
掌握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技术至关重要。需熟知酸碱滴定、重结晶、萃取、蒸馏等基本实验技能,并能按实验设计进行独立操作。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也是考察的重点,要学会如何精确测量、记录数据,以及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误差。
再者,实验报告的编写不容忽视。一份好的实验报告应当清晰地反映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到的现象、数据分析和结论。还需学会反思,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改进方案。
环保意识和废物处理知识也是考核的一部分。要明白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应如何妥善处理,了解相关的环保法规,这不仅关乎个人素养,也体现了作为未来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实验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是教授们期望看到的。尝试改进已有实验,或者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展现出创新思维。在团队中,需学会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任务,这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极为重要。
在复习阶段,除了课本和讲义,还参考一些经典实验教材,如《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详细的操作指南。多做模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帮助在实际考试中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