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企业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南昌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准备一个政治选择题纠错本很有必要,后期冲刺午饭消化时间都用来站着翻纠错本。政治这玩意江湖流传的所谓太早开始不好是指你牺牲了其他科目时间太早看政治不好。考研政治确实和高考不太一样,2010年以后50分分析题全部以当年所开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重要党报评论为材料作答,所以政治复习开始早了,确实抓不到重点,但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太早开始,选择题历年还是偏重基础,不是靠蒙的,所以是要下功夫的。在用书方面,肖秀荣全套就行,肖秀荣每本书都有具体的时间表,告诉你啥时间买啥书,但其中有一本是个例外,就是那本最基础的课本,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实在太厚,一般人看了记不住,记了再回头看也来不及了,我室友是典型理科生,看这个就耽误了不少时间。任汝芬的《序列二》可以考虑,基础知识一定要看好,尤其是毛概近代史里的死知识点一定记住。其他的用肖秀荣就可以了。另外,最重要的一本书《教育部政治大纲》(红宝书)会等到9月中旬出,那本书是一定要买的,但怎么看很有门道,那本书字极其密,一般人都看不好,所以如果你记忆力不太好的话是不能字字背的,一个月时间一定要看完第一遍,首先你要着重背黑体字,小字部分当选择题来记忆,对着1000题背基础知识效果会更好。等到冲刺阶段题目不够情况下,可以考虑蒋中挺或石磊的习题,任汝芬的就不要再用了,肖秀荣习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死,和真题风格不太一样,但又不能不用,12月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都要反复背诵,以此作为考试的答题模版。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太重要了,18年和16年一样,太多人倒在了数学上。个人认为数学高分具备两个条件:足够的题+强大的心足够的题:推荐使用李正元、范培华的粉皮复习全书,编写合理,难度适中,且配套练习题比较实用。其次,购买一本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口碑首选,没啥好说的;小题辅以660或者1000题,选其中一本足够;以上完成一遍后,梳理错题,自己再做一遍就可以着手系统训练。后期试卷使用:历年数三真题(重要性随着近年的难度上升而降低,题型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但是需要重视),合工大超越五套题(13-18),共创五套题(15-18),超越题目综合性强,且很多题虽然难但又不是偏题,很适合考研,有空多做几遍。如果觉得以上题量还不够用,《最后超越135》,李正元,范培华的《数学预测试卷》,李永乐《决胜冲刺6+2》均可以拿来练手。强大的心:18数学考研四道选择题在最后10分钟,猜对了三道题我会乱说。。。总之,遇到难题一定要淡定,如果你准备了很充分又觉得难势必对于别人来说也会很难,那种考数学提前交卷的不必理会,毕竟谁特么不会计算错了,难道真的不检查吗!大部分都是放弃了提前交的白卷。当然考试之前也可以锻炼下心态,比如拿张宇最后8套卷,4套卷来锻炼下小心脏。以上,仅供参考。
考研英语方面:
真正有价值的复习工具非历年试题莫属,应当反复演练,至少要完成四轮。不必刻意针对完形填空做大量训练,关键在于掌握词汇,并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因为完形填空的实际效益并不显著。做完题目后,我首先会关注解析中的生词和短语,将不熟悉的词汇记牢。接着,我会逐篇将阅读理解部分用笔译成中文,而不是仅仅口述,因为许多细微之处只有在书写过程中才能察觉到,这同时也是对翻译技巧的一种锻炼。翻译结束后,我会与参考范文对比,找出自己翻译不当的地方。我从未专门去剖析复杂的长句。对于这类句子,我觉得只要把握住主要的主谓宾结构,再加上从句和修饰成分,就能理解其含义,无需深入学习语法规则。随后,我要分析文章的整体架构,尝试概括每段的主要思想,这样有助于梳理出文章的逻辑脉络。最后,我会抹去之前做的标记,重新做一次题目,这次要注意解题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基础中的基础。管理学涉及到组织行为、决策理论、领导力、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的基本概念都必须清晰明了。例如,理解什么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及它们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这对后续深入学习至关重要。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效的学习方式。管理学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阅读案例分析,尤其是那些经典的管理案例,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一些模拟管理活动或者团队项目,也能提升实战经验。
再者,系统性和结构性的学习也很重要。管理学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建议使用思维导图或者框架笔记的方式,整理出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这样帮你构建起全面的理解,也便于复习时快速定位知识点。
持续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考是提高深度学习的关键。对每一项管理理论或模型,都应尝试去理解和评价其适用条件,挑战其假设,甚至提出自有的见解。这种批判性的思考不仅能够深化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
定期回顾和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定期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助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找出自身的弱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也凭讲解给他人来检验自有的理解和记忆程度,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