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地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环境地理学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政治自己背太没有方向性了,自己买了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第一遍时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大概是一两天看一章,毛中特的五六七章我大概看了一个多周吧,当时是跟着老师讲解走的,手抄重点笔记,这项工作做得很细致,一天政治就要花三个小时,然后每天看完还有做该章的选择题,就是那个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就是看史纲和思修,我记得史纲我大概看了三四天,思修只用了一天(不过这一天什么其他事都没做),这两部分没有抄笔记,就只是在书上勾重点,因为难点和重点在前两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PS:书上的第五部分完全没必要看。第一遍过政治的时候慢到我抓狂,而且看过完全无印象,当时觉得打死我也背不下来。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准备大题,所以练习册上的简答题的一个都没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就已经快很多了,对着笔记,看着书上勾画的重点,练练选择题,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开始背大题。这个时候我买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感觉对于选择题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考研数学方面:
常言道,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在考研的过程中,数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应当是最先启动复习的科目,我那时每天都大致浏览教科书,课堂上主要是记笔记(那时候还没全身心投入考研,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训)。我使用的是李永乐的全书,八月初开始第一次通读,九月进行第二次,十月则是第三次,总计阅读了三遍,期间还时不时回顾课堂笔记。十一月我才着手做历年真题,仅做了一遍,从2005年开始,涵盖了大约11年的题目。次年,由于有了第一年的基础,我在数学上的投入时间较少,但效率提高了不少,我仔细研读了张宇的36讲两次,虽然买了1000题但连包装都没打开。真题部分,我选择了张宇版,从1986年开始,总共有近30年的试题,之后又完成了张宇的四套模拟卷。这就是我的大致时间规划。给大家提几点建议:首先,务必提前准备,因为专业课程的压力不小,第一年我就因为后期过于专注于专业课,有一个多月没碰数学,导致考试时手感生疏,希望你们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考研英语方面:
据我所见,尽管英语阅读中充斥着冗长复杂的句子,但词汇量始终是关键,掌握足够的词汇对提高阅读理解大有裨益。毕竟,英语语法规则相对直观,即使句子结构再错综复杂,也往往不致于难以理解。因此,在3月至6月期间,我专注于背单词,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我强烈建议使用朱伟的恋恋有词,这个方法可以让人学到丰富的知识,同时避免了单调乏味。重要的是要不断复习,持续记忆,因为一般人仅靠一次记忆无法完全掌握单词。初期的单词积累阶段为我后续的英语复习节省了不少力气。到了后期,我用红宝书来检验并巩固自己的薄弱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你需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圈层的影响。这些都是基础,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前提。
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例如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要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产生原因,如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不合理利用资源等,并探讨它们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践能力同样重要。环境科学概论中的实验和案例分析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例如,学习环境监测技术,了解各种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凭实际案例研究,如某地区的污染治理或生态保护项目,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掌握环境评价和规划的知识也至关重要。这包括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如何制定和实施环保政策,以及环境管理策略等。这部分内容需结合法律法规和社会经济背景去学习,以培养全局观念。
学习方法上,建议大家多读原著,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这将有助于你把握学科前沿。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这样不仅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也能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和复习,以巩固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