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软件工程系电子信息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初期,我依靠肖秀荣教授的《精讲精练》(第二年则使用《大纲解析》)、《1000题》以及他的《命题人讲真题》;徐之明的《逻辑图解》也是我的参考资料。进入复习中期,我专注于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用于熟记选择题的关键点,同时也用蒋中挺的小册子《客观题应试宝典》来掌握易混淆的知识点。后期,我集中精力背诵大题并大量练习模拟试题,采用了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八套卷》和《四套卷》,徐涛的《八套卷》,蒋中挺的《五套题》以及阮晔的《四套卷》。徐涛的《考研政治必背20题》也对我在大题上有所帮助,今年的所有重点都涵盖其中。整个政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通过《1000题》了解基本知识以应对选择题,记忆笔记中的全部信息以应对更多选择题,最后背诵大题以准备主观题。
对于选择题部分,如果政治基础较弱,比如我这样的理科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尤其是面对马哲政经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不必等到《大纲》发布才开始,可以直接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着手练习,每读一章就做相应章节的《1000题》。这种方法能即时检验学习成效,并加深记忆。刚开始时,错误难免会多一些。马哲部分难度较高且题量较大,建议每天一章;毛中特和近代史可尝试每天两章,不过像毛中特第八章那样题量庞大的可能需要两天。至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三天一章较为合适。利用《逻辑图解》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知识点。完成一轮《1000题》后,可以尝试真题的选择题,了解命题模式。同时,加速第二轮《1000题》的练习。
十月中旬,开始使用冲刺笔记,如徐涛的《冲刺笔记》,每日背诵一至两章。我个人觉得它比其他知名资料如《风中劲草》更为实用,因为它的编排简洁,重点突出,方便记忆。背完一次后,再次刷《1000题》,错误率会显著降低,也不需频繁查阅书本。第三遍刷题和背诵第二遍《冲刺笔记》同步进行,这将为后续的模拟题练习打下坚实基础。如果时间有限,可以跳过第三次刷题,但我因未能完成第二次刷题,导致模拟题阶段错误频发,知识点模糊,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整理错题。鉴于我时间紧迫,提前准备尤为重要,以免留下遗憾。即使我没有完成三次刷题,我还是投入大量精力去背诵《冲刺笔记》,梳理易混淆知识点,通过反复对比记忆,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考研数学方面:
我自暑假起便专注于全书的学习,每个问题都一丝不苟地解答,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立即查阅书籍,确保理解每一个题目背后的思维脉络和考点。这样坚持下来,我对考研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应对大多数题目。据我的观察,数学的难度似乎趋于稳定,这意味着对学生们的数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你们在数学上需要加倍努力!有些人可能因数学基础薄弱而担忧影响整体成绩,但你得知道,那些不需要考数学的专业往往竞争更为激烈,很多考生正是因为逃避数学才选择了这些领域。更何况,如果你还未全力以赴去复习数学就对未来悲观,未经努力就没有权利发表这样的消极言论!
考研英语方面:
在准备考研之初,重点应放在记忆词汇上,特别是那些常出现的核心词汇。通过研读历年的真实试题,尤其是阅读部分,能有效提升你理解和应用单词的能力。购买一套权威的真题集是必要的,张剑的真题解析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反复操练真题,而不是去做模拟题。初期阶段,你可以专注于阅读理解,每次完成一篇后,仔细校对并尝试全篇翻译,对比参考译文,这样既能训练翻译技巧,也有利于收集优美的句子,为写作储备素材。对于作文,各个类型的题目都要有所涉猎,至少背诵20篇范文,同时确保掌握不少于10种书信体裁,以备不时之需。高分作文是获取优异成绩的关键,尤其是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你需要尽可能争取每一分。建立自己独特的模板,并在多种话题上实践写作,使你能灵活自如地运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电子技术部分,电路理论是最基本的内容。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性质是首要任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知识也非常重要,包括放大器的工作原理、逻辑门的运用等。这部分的学习,建议多做实验,凭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计算机科学方面,数据结构和算法是核心。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能熟练地设计和分析算法(特别是排序和搜索算法)是关键。推荐使用LeetCode等在线平台进行实战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软件工程中,理解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以及相关的方法论,如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编程语言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C++、Java或Python等至少精通一种,能够编写出高效、可读性强的代码。
在复习过程中,我采用的是“理解-记忆-应用”的三步法。凭阅读教材和听课,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凭做笔记和画思维导图来巩固记忆;凭做题和项目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强调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小测验,每月进行一次大模拟,以此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