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理工经济与金融学院数量经济学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七月到八月期间,我开始细读大纲解析,每天都投入一些时间,大约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了一遍。众所周知,主观题对分数的影响有限,考试的重头戏在于选择题,而选择题的准确率主要依赖于日常的知识积累,仅仅靠临时抱佛脚背几套试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也开始着手做选择题,具体用哪本书因人而异,我个人使用了两本,一本是肖的,另一本是风中劲草的,错误率颇高。强烈推荐边阅读边做题,这样有助于巩固记忆。切记,做过的题目需要反复回顾。到了十一月和十二月,就开始全力背诵,我选择了风中劲草的资料,尽管有人批评,但我并不强推,每个人应根据自身需求来决定。
考研数学方面:
研读了两遍数学教科书,并且对照教学大纲,重点理解基础知识。随后我开始集中攻克高分速成手册,大约重复练习了三四次,由于这本书内容精炼,相较于核心笔记,它的难度较低,主要都是基础题目,所以完成速度较快。核心笔记我则刷了两遍,尽管其中有些难题,但整体而言,它对知识要点和题型的总结非常到位,多做几次对提升数学成绩大有裨益。大约在10月时,我开始接触题库,实战演练真题并不算丰富,所以我尽量保留整套试题,模拟考试时间来做。我个人推荐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用于系统整理概念和经典题型,另一本则记录错题。坦白说,我在记录错题方面没能持之以恒,不过我对知识点的梳理相当全面,后来几乎成了我主要的学习资料,做过的题目大多能在上面找到对应的总结,这个过程耗费了不少心力,但令人鼓舞的是,这些努力与进步明显成正比。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历年真题至关重要,你们必须对其给予高度关注,并且要反复练习。我自己大概做了三四遍,采用的是曾鸣和张剑合著的考研真题黄皮书。我特意保留了09年和10年的题目到最后,先完成了01年至08年的八套真题,进行了两次重复练习,接着才做那两年的试题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在初次接触每一套题时,我会花费大约三天的时间,一天用于答题,接下来两天用来订正错误、查阅词汇并深入分析。从第二遍开始,即使你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也应重新思考选择该选项的原因。完成一轮真题后,你需要每天抽出半小时朗读这些真题,如果能够背诵阅读部分就更好了。这里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首先,篇章翻译要坚持到考试前一天,起初每天一篇,逐渐减少到考前三天一篇(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其次,对自己的翻译成果要多做反思,特别是汉译英的部分,要积累各种表达方式,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避免创新表达、复杂句子和生僻词汇。此外,考试时间紧张,平日里务必计时练习,强化书面练习,力求一气呵成,不打草稿,不做修改。最后,尽早开始词汇的积累,北大的词汇考试偏向常用词,平时的积累会非常有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的学习,基础理论是关键。你需深入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经济增长、货币银行等核心概念。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往往会有深度和广度的考察,所以务必扎实掌握。我建议使用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经济学》,这本书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初学者。
模型构建与分析是数量经济学的核心。你要熟练掌握各种经济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索洛增长模型等,并能运用这些模型解析实际问题。数学工具的运用也至关重要,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是基础,可能的话,进一步学习动态优化、矩阵论、随机过程等高级数学知识会对理解和应用模型有极大帮助。
再者,实践应用不能忽视。理论需凭案例来验证和深化理解。阅读经济学期刊,关注全球经济热点问题,尝试用所学理论进行解读,这将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也是提升应试能力的有效方式。
持续学习和思考是进步的动力。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要保持对新理论、新研究的关注,参与学术讨论,这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激发你对经济学的热爱,使你在备考过程中保持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定期整理笔记,把复杂的理论简化为自有的语言,便于记忆和理解。我也习惯于自我测试,每天都会设定一些问题,强迫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锻炼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