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很多年没碰过政治,所以跟了辅导班,个人感觉很有用的。7月中旬开始上课,连续上了一周然后我自己回去每晚读讲义,因为上课的时候比较走心,所以也记住了不少东西。9月开始看肖秀荣那本大厚书,但这个时候看已经晚了,身边很多人早就开始看了,我边看边勾画自己觉得是重点的地方,每看一章就配合做1000题,将错题标注下来,这样过完一遍之后已经将近10月中旬了。第二遍我只看自己画的和书上已经标注的重点,再做1000题,然后继续用彩笔继续标注第二遍还做错的题。11月中旬买了风中劲草,但是那个太多了,我没背,就过了2遍,同时刷真题的选择题和1000题的错题,一天刷一套。进入12月以后,陆陆续续各种模拟卷就出来了,我只想说肖秀荣的4套卷8套卷必须买,其他的比如蒋中挺,任汝芬,米鹏,石磊等等你可以买来刷选择题。大题其实各位老师压得都差不多,只是侧重点不一样。等模拟卷出来以后就开始背大题了,可能我政治敏感度差,大题很难背 想要背熟需要很多时间,我当时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最后的20多天里肖4蒋5一起背,最后的时间可以说非常非常紧,所以导致我哪个都没背熟,最后上考场一看都是肖4的题但是由于背的不太熟答得也不是十分顺手,选择题我也觉得挺难,最后只有60分。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历年真题,我以张剑的黄皮书为材料,97年至04年的试题重做了两次,而05年至19年的则反复练习了五次。第一次侧重于翻译,将阅读部分逐字译成中文,对比我的版本与标准答案的差异,确保彻底理解文章内容,这样自然能解答好题目。第二次再翻译时,我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寻找每个问题的答案,较少依赖解析。05年之前的我没有再重复,但05年至19年的每一天我都坚持完成两篇阅读,并详细研究解析,剖析每篇文章的解题策略和设题要点。这一阶段也开始接触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第三次,我专注于找出每年试题中的陷阱,了解其命题方式,归纳各种题目的答题技巧。最后一次则是完整地进行模拟测试。我还特意保留了19年的试卷作为模拟,实际成绩并不理想,让我颇受挫败。但现在看来,在复习过程中不必过于纠结正确与否,重要的是持续努力,每天都会有进步。翻译训练从一开始到考试前一天,每天坚持一句,先是跟从何凯文的每日一句,然后转为翻译真题,总共进行了大约三次。至于作文,我在暑假后开始学习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根据主题和题型来背诵,两天一篇,第三天默写一遍(这个环节至关重要)。背完一个主题后,我会尝试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古汉语是基础,也是核心。理解并掌握古汉语的关键在于词汇、语法和文言文阅读。对词汇,需积累大量的古汉字及其含义,这不仅需日常的记忆,更需凭阅读古籍来深化理解。我建议使用《说文解字》等经典工具书,并配合《诗经》、《楚辞》等古文阅读,增强语感。对语法,要熟悉古代汉语的句式结构和特殊用法,如动词的使动、意动,名词的活用等。多做练习题,分析古文句子,能有效提高理解能力。
上古史的学习要求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批判性思维。复习时,从《史记》、《汉书》等正史入手,结合考古资料和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起全面的历史框架。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深入理解其影响。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不仅要基本事实,更要思考其意义和影响。
敦煌文献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历史、艺术、宗教等多个领域。敦煌壁画、经卷、文书等丰富资料为提供了研究窗口。理解敦煌文化,需阅读大量相关论文,如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的考察报告,以及姜亮夫、段文杰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实地考察或者观看高清图片,有助于直观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掌握一些基本的佛教知识,有助于理解敦煌文献中的佛教元素。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定期梳理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非常有助于记忆。与同学讨论,互相提问,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发现盲点。保持好的学习节奏,适当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