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绝对是是理科生的痛,只要掌握了方法,理科生也可以轻松应对政治考试,首先必须声明一点,大家要理性对待市面上所谓的押题参考书,声名鹊起的肖秀荣教授今天也只押到了一道半题,学生们一片唏嘘,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权威就是每年出版的红宝书了,不跟风,不盲目,通读大纲是你复习政治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可走,一般大纲要至少通读三遍,然后结合做题加深理解,最重要的还是要做政治的历年真题,尤其是主观题部分,每年考试的题目都有个套路可言,关键是要理清批卷老师的给分点,掌握答题的一般性语言,大家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到考试的时候应对考研题目会轻松很多,不会将希望都放在押题身上,命题组现在很重视这个问题,将来能押中题目一定会只减不增,所以要增强自身自主答题的能力,从容应对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轮复习高数部分粉皮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很经典稍难冲高分强推),线代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两个都是一边看书一边做题,习题能自己写的决不偷瞄答案,看了答案也要跟着思路自己算一遍,不能偷懒,我一般还会在旁边批注解题思路和要点。有条件的话全书要看两遍。我投入在数学的时间不是很多,平均每天5个小时左右。一轮下来前面的部分就会遗忘很多,第二轮主要就是通过习题来恢复记忆整合提升,我用的是660题,做题之前一般会写一下整章的知识点总结,对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后期一个月就是每天上午一套数学题,可以真题和模拟交叉着做适应不同风格。真题做熟可以完美驾驭高频考点,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角知识点照顾不到,这个时候模拟题的预测作用就凸显出来,我从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中抽了10套做,那道差分方程的题预测题就做过好几道所以答的很顺利。级数的部分一直有很大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就没有补,结果考试的时候那道级数的大题是全靠想象力胡编很难过。后期真题的分数稳定在135+,模拟题120+。遇到遗忘的知识点一定要抽时间做专题复习,做模拟卷受挫是很正常的,我通常做三四天综合会花一天时间填补盲点。如果有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会再多做一些模拟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度还是不足,所以考研复习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考研英语方面:
请注意,新题型的练习绝对不可掉以轻心!我个人在新题型上的训练不足,因为之前总觉得这类题目不难,结果2018年突然出现了一道让我束手无策的排序题,几乎耗去了我二十分钟的时间,最终只能凭直觉随意排列,估计全部错误。所以,你自己必须多做总结,多加练习。英语这门学科,你的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对于作文部分,我依然建议使用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重点记忆书中的必备范文,大约从十月中旬起,我每天都会背诵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此外,历年真题的范文也值得背诵。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综合化学主要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其深度和广度都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对无机化学,需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性质,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等基本概念。特别是酸碱理论、配位化合物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这些都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各类有机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机制。比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醇、醛、酮、酸、酯的性质和转化,以及有机合成的基本规则。立体化学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知识点。
再者,物理化学则更偏重于理论和计算,如热力学三大定律、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等。这部分需具备较强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仅仅是记忆。对每个知识点,我都尽量去理解它的本质,凭做题来加深理解,并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定期复习也非常重要,因化学知识间的联系紧密,只有不断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参与实验室的工作或者进行一些小实验也能极大地帮助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凭亲手操作,直观地看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增强对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