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我完成了1000题的全套练习,接着入手了一本《风中劲草》来研读。这本书对于处理小题目特别有效,我反反复复读了三遍以上。结合1000题,这对提高政治选择题的水平帮助巨大,显著提升了我的表现。仅做一次1000题并不足够,需要重复三次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搭配《风中劲草》持续复习,成效显著。经过九月和十月的努力,我对政治选择题的掌握已相当稳固。
进入十一月,我开始接触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大致浏览一遍,并完成相应的配套习题,建立起基本的认知。接下来,我做了过去十年的政治真题选择题,两次重做以适应真题的风格。实际上,政治真正意义上的记忆工作是从十二月初的最后一个月开始的,那时各类冲刺卷如肖八、肖四以及任汝芬的试卷纷纷登场。我完成了所有选择题,同时将肖八的大题过一遍,而任汝芬和肖四的大题则作为重点背诵对象。
十二月成为了全力背诵的时期,这时其他科目的学习状态已基本固定,提升空间有限,而记忆力的训练正当时。我每天投入四个小时背诵政治,同样四个小时用于专业课的背诵,英语则维持着阅读词汇的记忆。
考研数学方面:
从2000年起,你就可以开始练习真题,同时考虑购买一些配套的模拟试题,比如李永乐或张宇的资料。我当时的安排是每天交替做真题和模拟题,完成之后仔细校对答案,遇到不懂的概念立即查阅教材。我认为这种做法很有效,而且多做一些有挑战性的模拟题是有益的。因此,在研读课本时,不必过于纠结于难题,因为后续会有更丰富且更具挑战性的题目等着你。如果时间允许,你可以再次阅读全书。我自己开始做真题的时间较晚,没有余裕去第三次通读全书,但幸运的是,之前的复习基础打得还算牢固。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暑假8月份开始练作文,前前后后认真写了30篇左右,个人认为练的不错,但是考场上发挥的一团糟。根本原因是草稿的问题,平时练的时候不注意打草稿的时间,到了考场上发现时间浪费了太多,所以变得有点慌乱。建议大家平时练作文也一定限时,不要随意用时间,这是个坏毛病。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综合地质学涵盖了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等多个领域,其深度和广度都相当大。岩石学和矿物学是地质学的基础,需掌握各类岩石和矿物的基本特性,包括它们的形成条件、结构构造、物理化学性质等。这需在实验中不断观察和实践,做到对每种岩石和矿物有直观且准确的认识。
古生物学提供了地质历史的时间标尺,凭化石解读过去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演变历程。构造地质学则帮助理解地壳的变形和运动,如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理解对资源勘查和灾害预测至关重要。地层学则是研究地层序列和年代,是地质历史的重要记录。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采取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循环学习法。先从教材和课堂讲授中建立起基本理论框架,凭实地考察或实验室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再回到理论中,深化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地质图谱、学术论文等,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准备考试时,我特别注重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因综合地质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应用能力的体现。我会选一些经典的地质实例进行深入研究,模拟考试中的问答题,锻炼自有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