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上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在政治复习上,我采取了一种更为谨慎的策略。等到考试大纲公布后才着手购书。上次初次尝试时,我提前购买了肖秀荣的教材,结果大纲更新幅度巨大,导致我白白耗费了许多时间,而且书籍内容杂乱,难以梳理关键信息。今年,我决定等待大纲发布后再行动,目标明确——购买红皮书!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官方出版物,每年的大纲都是以此为基准,大纲本身并不需要特别购买,只需查看电子版了解变动即可。但红皮书(大纲解析)却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我还练习了肖秀荣的1000题以及石磊的1500题。两本书各有特色,1000题侧重基础,答案大多能在书中找到,也是许多人选择的原因,可以迅速完成;而1500题我个人认为非常出色,与大纲知识点完全吻合,并且解析详尽明了。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遍真题是按年份做,我做了2000年~2017年,用的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第二遍是按知识点分类做,用的是李永乐的真题详解。思路清晰,很快做对:直接划掉。模拟题是后期提升的必不可少的利器,市面上的模拟题不少,有时间就尽量做,做的越多越好。其他的模拟题都大同小异,可以选择性地做,比如李永乐。第二阶段全书:大三下结束后的暑假开始全书。微积分我用的是张宇18讲,微积分是大头,再加上自己的拖延症,我花了将近一个暑假才把18讲搞定。到了快开学的时候开始的线代,我用的是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概率我直接用的李王的复习全书。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一定的掌握。这主要得益于我借鉴了一些资深人士的方法,并结合了我个人的学习风格。词汇记忆确实是个挑战,我曾尽力去攻克,大概看了两三遍,后来还购入了张健的大黄本。购买两套就绰绰有余,尽管推荐多次复习,但实际操作中时间相当紧张。相比其他人,我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间并不算多。我的策略是专注于真题,反复练习,这是第一条经验。其次,我按照主题来安排,首先是翻译,接着是阅读,再是新题型,然后是完形填空,最后是写作。每个部分完成后都会进行总结,总结的过程远比做题更重要,因为了解每一个单词和句型,理清文章脉络和主旨,熟悉题目类型及解题技巧才是关键。时常反思并调整复习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英语见效缓慢,但这需要毅力坚持。我希望你们也能广泛汲取他人优点,以自我为中心,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另外,如果英语基础较弱,我建议可以背诵真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对于专业课程我不建议死记硬背,但对于英语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系统是通信工程的基础,它涉及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滤波、调制与解调等核心概念。理解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重要性不言喻,它们是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工具。我建议大家要深入理解这两种变换的物理意义,并熟练掌握其计算规则,这对解决复杂的信号处理问题至关重要。
电子线路主要涉及电路分析、半导体器件、放大器等内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基础,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放大特性则是理解放大器设计的关键。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动手做实验,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应用,例如负反馈放大器、比较器、积分器等,这些都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重要手段。
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课本是基础,但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多做一些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利用在线资源,如MIT开放课程、Khan Academy等,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点。
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也是很好的方式。你们一起讨论难题,互相检验对方的理解,这种互动式的学习往往能带来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长期记忆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