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石大克拉玛依校区地质工程硕士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客观题。我基本上是从10月份才开始准备政治的,其实个人还是建议在当年的红宝书出来前,还是要把肖的1000题中的马哲部分结合以往的大纲解析做妥了。我10月开始看红宝书其实有点赶了,到后来1000题就只是过了一边没有再回顾错题,但是政治的客观题其实在做踏实1000题之后应该就是能做到多选错在3个以内了。得客观题者得天下,借用老师的一句话,目标是考试前你做的模拟题的客观题单选多选最多只能各错两个。主观题。我最惆怅的主观题,因为总觉着理科生出生不会编句子,不会就写不出东西了,不过到后来发现因为前期跟老师学基础比较好,很多东西都耳濡目染的学会了,一做题发现滔滔不绝,心里一下子就舒服了。最后一个月狂背的时候买了20天20题还有肖4,基本上就会背了。考完政治之后感觉就还好,主观题没啥能取巧的,就是学,就是背,学着学着就下笔如有神了。时政。政治基本上我都是买的肖的系列,感觉肖的后续工作做得很好,老师也经常给讲讲时政,平时跟听故事一样的记下了很多。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不是否认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毕竟我的能力还未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或许与你的不同。我倾向于先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然后结合题型归纳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仅仅关注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持有异议。举个实例,2018年的数学一、三科目的概率论试题中出现了一道涉及“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问题,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遍览了各类题型书籍,都未发现针对此类题型的解析。这不是一个新的题型,因为它实质上仍然是对我们已学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的考查,从知识本质上讲,并非超出范围。但在题型角度,却成了一个“超纲题”。如果一本题型书仅凭题型就想覆盖所有考试内容,不仅是降低了研究生入学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教师的专业水准。近年来的实际考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理解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词汇书,选择并不严格,我当初使用的是何凯文的书籍,还有一本绿色封面的,但我强烈推荐李剑的词汇书,你们可以找来看看,它的特点是将同义词归类在一起,可惜我当时没能坚持看完。如果要求不高的话,随便挑选一本开始背诵都行,早晨或临睡前的记忆效果更佳。暑期开始时,可以着手做张剑的黄皮书阅读理解,除了作文部分,其他应该找出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每套真题都需要用心对待,至少做两到三遍,并且要善于归纳自己常犯错误的类型。此外,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是有帮助的,例如,考研阅读的题目通常按照文章顺序设置,建议先读题(不必看选项),然后对应原文相应段落,当然,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是关键。推荐购买一本解析长难句的书籍,听说何凯文的很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至关重要。地球物理测井主要包括电法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物理原理。例如,电法测井利用岩石导电性的差异来判断地层性质;声波测井则凭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来了解岩性。需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掌握数据处理与解释技巧。测井数据往往需经过复杂的预处理,包括噪声过滤、曲线校正等,进行地层参数计算和解释。这需熟悉使用测井软件,如Landmark、Petrel等,并懂得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再者,实践操作不能忽视。实验室经验是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关键。参与实验项目,模拟实际测井过程,亲手分析数据,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测井技术的实际运用。也要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最新的测井技术和设备发展。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同样重要。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需与其他专业背景的同学合作,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有效的沟通技巧将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对学习方法,我建议采用“三步走”策略:先通读教材,构建基本框架;精读论文,深化理解;做题实战,巩固所学。定期复习,及时总结,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