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过程工程研究所材料与化工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花的时间很少,跟我文科生背景有关系,好多都是高中政治和历史的内容。我当年高考成绩很好,苦读了高中三年这些东西真的背的滚瓜烂熟,即使记得不是很清楚但稍微看看基本上有数了,所以我也没花太多时间,经验不足以全面推广。我没有完整看完大纲,那个排版简直让人抓不住重点。政治我从11月中旬开始看,我的方法是大概扫了一遍肖秀荣的知识提点后自己拿一张大白纸,开始按照年代顺序捋提纲,时间+事件+影响意义,不记得的就看大纲,这样半默半记。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做完肖秀荣的1000题,做完之后大概还看了两遍,肖秀荣的命题人知识提点(这个里面有提纲,可以在他的基础上自己填充内容,我觉得很好,方便记忆),后期就是背肖秀荣的5套卷,还有培训班的题集和资料,时政基本够了。
考研数学方面:
从九月到十一月,我重新研读了三本书,并于十月开始接触真题,通常每隔三四天就会完成一套,随后深入剖析每一道题目。在闲暇时刻,我会持续翻阅这三本书和660题(它们百读不厌,到最后阶段我专注于攻克错题)。对于高数部分,推荐以汤家凤为主,张宇为辅助参考(如果不需要,也可忽略张宇)。线代部分,非李永乐莫属,他的教学无人能敌。阅读教科书旨在掌握基础知识,但数学考试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材料。善用数学教材,精确聚焦,即便时间有限,也能有望取得满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难度适宜,题型归纳精炼,题量适中,我认为至少应重复练习三次以上。后期则可购买模拟试卷进行训练。虽然模拟卷质量参差不齐,但真题始终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我在一个笔记本上整理了所有公式,在考前两周每天都背诵一次。
考研英语方面:
我提早开始了写作练习,在10月左右就开始着手,每隔一两天就会撰写一篇文章,并请教师指导修改。后来,几乎每天都会坚持写作,因此到了考试时,我能流畅地写出远超200字的文章,甚至常常需要删减一些内容。期间,我也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框架,阅读了作文书籍并从老师那里学习了不少技巧,归纳出适合各种情境的语句。我还为每个句子编了号,探索可替代的词汇,遇到精彩的表达就记在笔记本上,就像是厨师收集美味的食材一样积累语言素材。我没有依赖网络上的现成模板,所有内容都由我自己原创。因为大家都强调避免千篇一律的模板,所以我建议每个人都应发掘并构建适合自己风格的独特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和反应工程四大模块。流体力学部分,要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以及质量守恒方程,特别是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这是解决流动问题的关键。对传热部分,不仅要熟悉各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还要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以及了解傅立叶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传质部分,要深入理解扩散、对流、吸附和解吸等基本概念,熟悉拉普拉斯方程和菲克第二定律。反应工程则需掌握理想反应器的操作模式,理解速率控制步骤和转化率的关系,以及如何凭设计反应器来优化生产效率。
学习化工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样重要。一方面,需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扎实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另一方面,大量做题和实践模拟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凭解剖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工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并绘制流程图,帮助直观地理解化工过程,提高对复杂系统的认知。
团队讨论和教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与同学共同探讨难题,激发思考,开拓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定期向导师教,及时纠正理解上的偏差,深化对知识点的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和毅力必不可少。化工原理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需反复练习融会贯通。保持对化工行业的热爱和兴趣,也是驱动持续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