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电工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推荐资料包括《大纲解析》、《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肖秀荣的时事政治资料、8套卷以及最后4套卷。首先,花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通读《大纲解析》,每读完一章即完成相应章节的《1000题》。第一轮结束后,浏览历年真题,侧重于选择题部分,主观题可略作参考。进入第二轮,依旧以《大纲解析》和《1000题》为主,如果条件允许,可考虑添购《风中劲草》进行记忆,这本书相当于政治内容的精简版,是否购买取决于个人需求。接下来,按时序学习时事并进行模拟试题的练习。政治复习至少需两轮,随着复习深入,投入时间会逐渐增多,最终阶段需要大量背诵模拟题和预测题,以保证考试时能有充分的答题素材。特别提醒视力不佳或写字较小的女生,在解答大题时尽量书写清晰,加大字距和行距,这样既能提升阅读体验,也能在有限的文字中展现更多的内容,既高效又省力。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我会选择下午和夜晚来复习数学,因为早晨往往容易感到疲倦。开始时,建议先通读一遍教材,尝试解决一些示例题和课后习题,但切勿过度沉迷于课本,毕竟它并不完全覆盖考试范围。我曾经在这个问题上耗费过多精力,反复精做课后题,如今回看,实则是无效用功!课后习题不必全部完成,重点放在计算部分。我个人推荐使用张宇的《十八讲》和《九讲》,特别是对于高数部分,非常实用,值得一试!数学题型虽多,但基本规律是固定的,多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对比相似题型,这将大有裨益。多次翻阅并熟记自己的笔记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尝试背诵,显示出数学笔记的价值。在打基础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听课、记笔记,并反复温习笔记,尽可能地阅读全书。
考研英语方面:
我本人比较喜欢英语,当然英语也比较好,做数学题的空隙每天拿出两个小时做英语阅读简直是享受(可能很少有人有这种感觉吧)。我就是铁打的每天两小时英语,一直坚持到了初试的前一天(考之前还做了两篇练练手)。我记单词没用过什么恋恋有词之类的,就是从98年真题开始做,每做一篇把每一个不熟悉的单词记在一个本上,重点就是每天有时间就看这个本。我觉得这样才能抓住考研词汇的重点,做的多了就知道哪些是高频词汇,哪些是容易混的了。没事的时候拿出来做过的文章默读,当做故事来读,通过情景记单词也是一种强化。到底英语就是单词量必须足,不然阅读做起来你绝对有想哭的感觉。然后就是语感的培养,好多人问过什么叫语感,这个我也说不出来,自己悟,大概是一个长难句你让我说出来具体意思可能很难,但是看过后用语感带出你能知道个大概的意思,反正是很朦胧,但你看题目,就能通过你理解的大概意思选对,很管用。我训练语感就是通过不断地读,不断地读,不断地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慢慢地对于很多人来说长难句需要一点点的抠,我就只需要扫过一两遍就能搞定。你做题的时候不需要搞得特别明白,做对才是王道,分析的时候才需要好好搞明白,一天基本就是四十分钟做两篇阅读,然后用一个半小时有时候两个小时去整理生词,全文翻译(一句句的翻,这个懒绝对偷不得,你偷了懒,最后全得自己受)。我做英语几乎是从五月份就开始卡点做阅读,一篇绝对不能超过18分钟,事实证明对我来说是完全适用的。因为我觉得真题本来就不多,你如果每一篇花半个小时来做来研究真的是浪费了练手的机会,我每天英语只花两个小时,如果你觉得对你来说太少可以多一个小时,但建议不要超过四个点,因为还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数学。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电路原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都是构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物理意义,例如电流是电荷的定向流动,电压则是推动电荷流动的力量。对电阻、电容、电感的理解,不仅要它们的定义,更要理解其特性,如电阻对直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对交流的阻碍作用以及电感的储能特性。
掌握基本定律和定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KVL和KCL)、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是分析电路的关键。这些定律和定理的应用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熟练掌握。理解这些定律背后的物理原理也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它们。
再者,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各种电路模型。比如,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Y参数等。这些模型在实际问题中广泛应用,理解和掌握它们帮助解决复杂电路问题。
对解题技巧,我建议采用“化繁为简”的策略。遇到复杂的电路,尝试先进行等效变换,简化电路结构,再进行分析计算。画出电路图,利用节点法或网孔法等方法列方程,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手段。
实践操作同样重要。理论学习之余,动手做实验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实验室里的实操经验,能够帮助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的复习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定期回顾学过的知识点,找出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保持好的心态,不畏难,不怕错,每一次的挫败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