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南财文澜学院国民经济学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选择题占据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备考期间,特别是在10月至11月间,我集中精力一个多月专攻这部分。我使用的是电子版的政治模拟试题集来练习。这些选择题主要涵盖基础知识点,年复一年的变化并不大,因此使用往年的资料也并无妨。总计大约十本电子书籍,我将所有涉及的选择题悉数完成,每日坚持练习1至2套。对于不熟悉或困惑的知识点,我会在完成后查阅课本,查看原文的阐述,同时,针对那些易混淆及个人常犯错误的知识点,我会简要地进行记忆。初次背诵可能会感到困难,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解题能力明显提升。由于是电子格式,我可以方便地把所有做错的题目分类复制到一个Word文档中,以此来识别并改进自己的弱点。
考研数学方面:
我将考研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课本的学习。从五月劳动节后开始,我一边研读课本一边做配套练习,直到七月中期完成了第一轮。接着,暑假期间我启动了复习全书,由于初次深入学习课本并辅以老师的指导,我看全书时并未感到太大的困难。我记得在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错误率极低。我对全书进行了细致的章节式学习,每个问题都亲自动手计算,不仅要理解,更要确保解答正确。原计划45天内完成第一遍全书,但最终延迟了一周。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全书的难度比真题稍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优异成绩,至少要看两次。九月结束第一遍全书后,我在十月月中旬前开始了第二轮,并同时完成了660题。660题强调概念,易设陷阱,难度适中,完成并吸收这些题目有助于后期的冲刺。从十月下旬起,我每两天做一套真题,到十一月初已完成大部分,随后花一周时间整理并反思错误。从十一月下旬起,我重新回到全书,结合真题构建知识框架,然后就是最后的两套模拟试题演练。关于这个时间表,我建议你们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调整。起初,我每天大约用半天时间复习数学,后期减至三小时,十一月下半月则缩减至约两小时,主要因为政治复习占据了更多时间。总结来说,课本读一次,全书读三次,真题做两次,模拟题一次,每次完成后都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分析不足之处。
考研英语方面:
毫不夸张地说,我的词汇量停滞在初中的水平。要提升英语能力,首要任务就是攻克单词。无论你对背诵和英语有多么反感,如果决定考研,就必须强迫自己去面对。虽然我在最初的三个月有些敷衍,但在背单词这件事上,我从未放松过。我计划每天至少学习一单元的五十个列表,并在每五个单元后重温一次。每个单元对我来说几乎全是陌生的难题,所以我得逐个击破。我用A4纸,每张纸上写一个列表(可惜笔记都留在学校无法展示,难以详细描述),英文单词后面跟着中文翻译。过了一遍单词后,我会写下下一个,晚上离开图书馆前回顾一遍(遮住中文猜英文或反之皆可),第二天再来图书馆时再复习一遍。单词的记忆真是任性,一旦忽视不用就会忘记,所以需要不断地回头重复。至于如何标记重要和困难的单词,我觉得完全是个人习惯问题。关键是要理解清楚。到了九月中旬,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单词的学习,随后每隔两个列表复习一次,再后来则是每隔五个列表复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经济学涉及供求理论、市场结构、宏观政策等核心知识点,每个概念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外延。例如,理解需求的价格弹性、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以及GDP、CPI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复习时,要确保对每一个重要定义都能准确理解并能独立运用。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经济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科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凭绘制思维导图或章节关系图,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从微观经济到宏观经济,从市场机制到政府干预,都需有清晰的脉络。
再者,案例分析是提升经济学素养的重要手段。经济学不仅需理论知识,更需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阅读一些经济学名著,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或者关注当前的经济热点,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和预测。比如,如何运用供需理论解析房价上涨的原因,或是如何评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些都是实战练习的好素材。
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历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它们反映了学校的出题风格和重点。凭反复练习,不仅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的节奏和压力。模拟考试帮助你调整答题速度,避免在真正考试时因时间紧张影响发挥。
保持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经济学的学习需时间和耐心,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有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