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资源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始于《大纲解析》发布,整体复习路径和参考资料大同小异,此处不再详述。今年的政治试题呈现明显的反预测趋势,尤其是选择题部分,风格迥异于以往,这可从众多考生的普遍得分中得到印证。原本自我感觉政治复习尚可,但结果表明我对政治理解有限...总而言之,政治险些未能过关,幸亏有些许好运加持。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轮复习高数部分粉皮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很经典稍难冲高分强推),线代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两个都是一边看书一边做题,习题能自己写的决不偷瞄答案,看了答案也要跟着思路自己算一遍,不能偷懒,我一般还会在旁边批注解题思路和要点。有条件的话全书要看两遍。我投入在数学的时间不是很多,平均每天5个小时左右。一轮下来前面的部分就会遗忘很多,第二轮主要就是通过习题来恢复记忆整合提升,我用的是660题,做题之前一般会写一下整章的知识点总结,对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后期一个月就是每天上午一套数学题,可以真题和模拟交叉着做适应不同风格。真题做熟可以完美驾驭高频考点,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角知识点照顾不到,这个时候模拟题的预测作用就凸显出来,我从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中抽了10套做,那道差分方程的题预测题就做过好几道所以答的很顺利。级数的部分一直有很大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就没有补,结果考试的时候那道级数的大题是全靠想象力胡编很难过。后期真题的分数稳定在135+,模拟题120+。遇到遗忘的知识点一定要抽时间做专题复习,做模拟卷受挫是很正常的,我通常做三四天综合会花一天时间填补盲点。如果有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会再多做一些模拟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度还是不足,所以考研复习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考研英语方面:
自启动英语复习以来,我一直保持着每日五篇阅读练习的节奏,并在完成后仔细研读解析,这大约占据了我每天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鉴于我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我没把精力投入在背诵考研英语词汇上,但在复习期间,我会将每篇文章中遇到的所有生词和短语整理进笔记,然后每天早晨专门记忆这些内容。这个习惯极大地促进了我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尤其是那些实用的短语和常见表达,极其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学基础涵盖了地球的形成、演变历史、地壳结构、岩石矿物、地质构造等多个方面,理论知识繁多且深奥。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首要任务。例如,你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明白地壳、地幔、地核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类岩石的成因、性质和分布,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地壳运动的历史;对地质年代和地质图的解读也需熟练掌握。
实践性是地质学的重要特征。理论知识需凭实地考察和实验来验证和深化。我会建议你寻找机会参与地质实习,亲身体验地质现象,观察岩石、矿石、地貌,这对理解和记忆课本知识大有裨益。实验室里的模拟实验也能帮助你理解复杂的地质过程。
再者,地质学基础还涉及到很多计算问题,如地质体的体积计算、地质时间的估算等。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基础,平时要多做练习,提升计算能力。
地质学基础的复习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按照地球历史的时间顺序或者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来构建知识框架,这样既能把握整体,又能深入细节。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整理,避免遗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保持对地质世界的热爱和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动力。无论是面对复杂的地质构造,还是深邃的地层历史,都应保持探索的热情,因这就是地质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