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化学研究所材料与化工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冲刺12月(30多天)资料推荐:《肖.讲真题》《肖4套卷》《肖.时政》最后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秋风扫落叶直奔政治考卷!首先可以做一下《肖.讲真题》的近5年的真题,选择题全部都做做,感受一下真题的风格,对于大题可以写下自己的思路、关键词。当然,最最重要是后面给出的解析!!看看老师是怎么剖析一个问题、怎样回答问题的!而且最好也整理下来!!政治大题如果思路跑偏了,写的再多也只能得少得可怜的辛苦分儿,尤其是在帝都这样的地方,给的分就更加少的可怜了,所以,一定要把握考研政治的答题思路!!!《肖.4套卷》做法参考肖八。By the way,最后对于大题的准备我就只背了肖四和肖八,其他的任何材料都没背,就连买的小草也抛弃了。其实总体上说,自己在政治上花的时间不多,共100天左右,基础阶段每天1.5~2小时,强化阶段1.5~2.5小时,冲刺阶段2~3小时左右,但是取得了相对满意的分数,和复习的思路、方向、方法有深切的关系!!!时政参考肖八肖四里面的时政题和其他补充材料。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不是否认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毕竟我的能力还未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或许与你的不同。我倾向于先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然后结合题型归纳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仅仅关注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持有异议。举个实例,2018年的数学一、三科目的概率论试题中出现了一道涉及“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问题,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遍览了各类题型书籍,都未发现针对此类题型的解析。这不是一个新的题型,因为它实质上仍然是对我们已学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的考查,从知识本质上讲,并非超出范围。但在题型角度,却成了一个“超纲题”。如果一本题型书仅凭题型就想覆盖所有考试内容,不仅是降低了研究生入学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教师的专业水准。近年来的实际考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理解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再精湛的阅读技巧也比不上积累词汇和广泛阅读。阅读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英语基础上的。我不推荐大量练习模拟试题,真正有价值的应当是精研真题。我曾两次深入研究真题阅读,第一次独立完成并校对答案,第二次则是逐题细致分析,每个单词都查阅含义。每天早晨,我会重读前一天解析完毕的文章,确保没有任何理解上的盲点。最终,我在考试时实现了浏览一次题目就能确定正确选项的目标。对于写作部分,可以参考王江涛的作品,熟记一些优秀范文,并尝试仿写。关键是保持字迹清晰,尽量避免涂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学习首先需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在热力学部分,理解并掌握状态函数如内能、焓、熵等的变化规律,以及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平衡的关系是关键。动力学部分的速率常数、反应级数、Arrhenius方程等也是重点。这些概念不仅需理论理解,更要凭大量的计算题来巩固。
电化学是物理化学中的另一大块,要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过程的动力学。这部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极其广泛,例如在能源储存和转化领域。量子化学部分的分子轨道理论、电子结构和光谱学等内容,虽然相对抽象,但却是解析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工具。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为主,记忆为辅”是最好的策略。物理化学不是简单的记忆公式,是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数学模型。我会定期做课后习题,以此检查自有的理解程度,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参与讨论小组,与同学共同探讨难题,提升思考深度。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在线教程,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前沿知识。
在复习阶段,我会制作思维导图,将知识点系统化,帮助记忆。模拟试题的练习也很重要,它能帮助我适应考试环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