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电子信息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由于我起步较迟,在九月中旬左右才开始,且每日投入的时间有限,以致于我只是匆匆浏览了一遍,并未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在后期备考中始终对此感到焦虑,最终的一个月我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政治理论的记忆上,却忽视了专业课程的复习。之前牢固掌握的知识因最后阶段复习不足而有所遗忘,面对需要记忆力的基础题目(如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论述题)时,我显得力不从心,回忆起来磕磕绊绊,既浪费了答题时间,也影响了答案的准确性。考试结束后,我深感懊悔,如果早些开始接触政治,提前几个月多投入一些时间,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时间管理混乱,影响到我对专业课程记忆性内容的温习。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高数的过程蛋是好疼的,因为有的部分根本看不懂,就学了一些很有用的结论,或者是关于做题方法类型的,或者是对于课本定理的理解加深的,我把这些都抄下在笔记本上,过个三五天,把具体题解忘了后,再试图用这些方法做这些题,不会做又继续看,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完全会做了为止。完成这个过程后,全书第一遍就感觉无压力,很轻松做得。课本有些例题和课后习题里会证明一些很有用的结论,这些结论在做题的时候很有用很方便,因此特别注意记忆。最后花了快两周的时间做了660题,因为那个时候主要在攻专业课,考试时间也快到了,一天也最多只能做两三个小时,所以比较仓促,没有很好地反思总结,没有达到做的目的。真题一天一套,也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了。不过有前面很扎实的基础,完全不虚。因为前面反复做题,大部分题是很熟练的,所以做起真题等各种题的时候是可以很快的,考试的时候完全可以做完。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前期是看朱伟的恋练有词每天一章,第二天早上背一个小时左右,看完一轮之后,每天会直接背他的词汇书,每天一章,到最后一个月是每天晚上一个小时做阅读理解。最后一个月也开始学作文,先是看了很多范文,学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然后自己学这写,写好以后拿给老师修改润色,形成自己的一个模板,这样考试的时候就不至于太慌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信号”的基本概念是基础。信号视为信息的载体,分为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两大类,线性时不变系统则是处理这些信号的主要工具。对这两点,需深入理解其定义,掌握其特性,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系统的分析”是核心。主要凭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数学工具来分析信号在不同域内的特性。这部分需大量的计算练习,也要理解和各种变换的性质。例如,傅立叶变换用于频域分析,能够揭示信号的频率成分;拉普拉斯变换则在复频域中研究系统动态特性,帮助理解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再者,“系统设计”是实践的关键。要学会按需求设计滤波器,比如低通、高通、带通或带阻滤波器,这就需用到像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等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系统辨识和控制理论也是重要的一环,它们具备了预测和调整系统行为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深入理解课本知识,不断做题巩固;另一方面,凭MATLAB等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能直观感受信号处理的效果,加深理解。参加一些科研项目或者编程竞赛,也能提升实战能力。
团队讨论和教师指导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遇到难题时,和同学一起探讨,或向导师教,往往能更快找到解决办法。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及时发现知识盲区,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