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声学研究所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官方的《考试大纲》仅列出章节层次的标题,并未详细解释各个知识点,它仅作为划定考试范围的指导,尽管如此,由于其官方性质,它具备最高的权威性,因而不可或缺。在研读肖的《精讲精练》时,应将《考试大纲》作为参考,对照查看哪些知识点已被剔除,哪些是新添或改动的。删除的部分无需关注,而新增或修改的内容则需额外查找资料以补充学习。《考试大纲解析》是对大纲的详尽解读,包含了知识点的详细说明,然而,鉴于已有《精讲精练》,这本解析便显得多余,你只需要专注于找出大纲中新增内容并设法补全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阅读材料包括四本基本教科书、观看张宇的教学视频、使用一本粉红色的全面复习资料、完成张宇的1000题集、解决张宇的全套真题解析、以及他的八套和四套模拟试卷,还有合工大的五套模拟试题。我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完成了660题,并再次详尽地复习了全书内容。之后,我开始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安排(上午8:30至11:30)来演练真题,使用的资料是张宇的三十年真题集。由于期间偶尔因校务而中断,直至10月底我才完成了第一轮真题练习。紧接着,我挑选了数一和数二的张宇真题集中与数三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这个过程给我带来了不少启示。此外,我还尝试了一些合工大超越系列的历史模拟题,但由于难度较大,只做了大约十套左右。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应该在这部分投入更多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尽管我的英语水平不算顶尖,但足以应付四六级考试。在三四月份,我专注于背单词,我想提一下刘一男的词汇书籍,它真的很有效,提供了词根记忆法和创造故事的方式来记单词,这种方式与高中时的方法大相径庭,我觉得更有趣也更快捷。接着,我进行了阅读练习,我在暑假前完成了2004年至2015年的阅读理解题目,不过当时并未产生深刻的印象或记忆。我推荐使用张剑的黄皮书搭配何凯文的阅读材料,因为张剑的解析详尽无遗,何凯文的答案点评直击要害,有时还能学到一些实用技巧。
到了暑假期间,我设定了一项规律的学习计划,每天下午两点开始,我会完成两篇张剑的150阅读,再加上一篇完形填空、新题型或翻译。对于完形填空和翻译,我选择的是历年真题;新题型部分,除了真题外,我还做了张剑的30篇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在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是基础,振动和波动理论则对理解地震波探测有直接的应用。这部分的学习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基本定律。
热力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第二定律(熵增原理)是核心,它们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也对地壳内部的热动力过程有重要指导意义。理解和应用热传导、热辐射和流体动力学是必备技能。
电磁学是物理学的瑰宝,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理解地球电场、磁场的关键。电磁感应、静电场和磁场的理解,对地球探测中的电磁测深技术尤为重要。
光学部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以及光电效应,都为遥感技术和光谱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
量子力学虽然相对复杂,但其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观念,对理解微观粒子的行为,比如电子在物质中的行为,有深远影响,这对现代地球科学中的微探针技术等有直接关联。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先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凭做题来深化理解。结合实际案例,将物理知识与地球探测技术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是避免遗忘曲线的有效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如科研论文、科普视频等,帮助拓宽视野,提升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