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财数学学院应用统计硕士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政治复习的经验。尽管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但我个人的曲折之路并不希望你们再重复。我要说的是,暑期不必急于复习政治,那样只会白白消耗宝贵的时间,不如专注于数学和英语。通常在九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会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考试大纲解析》(通称"红宝书"),去年是在9月中旬,这本书将近400页,外加1600道题目,我用了很长时间去研读,主要集中在10月至11月,12月我又重新看了一遍1600题并仔细研究了答案解析,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早在10月,就有了杨杰(沪江论坛 风中劲草)主编的《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被广大考研者昵称为"风中劲草"),但当时我没有做对比。后来我购买了"核心考点",深入阅读后发现"风中劲草"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编辑最用心的书籍,虽然用不同颜色和字体使得书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但这确实非常实用,能节省大量时间,并且还配有详细的练习题。真心推荐大家,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在红宝书上,"核心考点"就像是红宝书的浓缩版,效果极佳。当然,浏览一遍红宝书也是有益的,我不能因为自己投入大量时间在红宝书和1600题上,仅仅两个月接触"风中劲草",就否定红宝书的价值。"核心考点"会清楚地标明各个知识点在过去几年是以何种形式(单选、多选或分析题)出现过的。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数学中有部分章节是比较难的,深究下去都很复杂,但是考研几乎不考这些陈旧的内容了,学习这一块量力而行。数学的复习一定要趁早!并且我觉得数学的基础一定要打牢。课本还有课后习题都要做。3月到6月,差不多完成课本还有第一遍的复习全书了,这时候心里该有数了,哪里是常考必须考的知识点。暑假是很好的强化阶段,全书的第二遍还有强化训练完成。9月份开始分块联系,线性代数推荐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张宇十八讲,我是这样配套的。10月中旬开始做真题,30年的每天一套,严格按照考试时间。12月进行模拟,用张宇8套和4套进行演练。计算量比较大,然而,其实在考场上的时候即使没有8套卷难,但是由于考试的气氛容易造成紧张,会比平时的练习分数低几分的。所以模拟还是很重要的。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而历年真题是最佳的学习材料。我从大二升大三的暑假起,直至大三上学期结束,每天都坚持在墨墨背单词平台积累词汇。正月十三开始,我跟随何凯文的每日一句学习,但暑假后因耗时过多而暂停。接着,在2月至3月期间,我完成了恋恋有词的学习,并完成了第一轮背诵,直至考研结束,总共背诵了六遍。5月份,我粗略地回顾了基础语法规则,随后着手做真题,从1997年开始,每两日完成一篇阅读理解。首先做题,然后逐句分析句子结构并翻译,核对答案后,我会把不懂的词汇和句子记在笔记本上,以便后续复习查阅。尽管这种方法显得较为繁琐,但对我个人而言,成效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统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概率论、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核心知识点。你需清晰地理解每一个概念,比如随机变量、期望、方差、t分布、卡方分布等,这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要注重理解和运用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如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这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工具。
掌握计算技巧。统计学中的计算部分往往需较高的计算能力,例如计算联合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或者进行假设检验时的p值计算等。对这些,我建议多做题,凭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利用计算器或统计软件(如R、SPSS)辅助计算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切记不能完全依赖,基础的计算能力仍然需保持。
再者,理论与实践结合。统计学不仅仅是公式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线性回归分析时,不仅要了解最小二乘法的原理,还要学会解读和解释模型的结果。我经常寻找真实数据集进行实战训练,这不仅加深了我对统计方法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数据分析能力。
阅读和理解统计数据。统计学的核心在于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理解和解读统计报告的能力同样重要。你需学习如何评估数据质量,理解图表和统计指标的含义,并能按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