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核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核科学与技术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上海大学核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基础比较扎实,我是到16年暑假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第一轮只是过了四本书而已,第二轮是通过做题很全面的把所有知识点都过了,第三轮是根据大纲不断重复做练习册积累错题,第四轮就是做各种模拟题并且通过模拟题总结大题模板,第五轮是看自己积累的错题本和大题模板。虽然主观题答的不理想,但总体成绩依旧差不到哪里。政治与其他几门科目比是最鸡肋的,但绝对不能轻视它。如果方法得当,政治比其他科目更容易让你收获。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三月起便浏览了课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然后直到五月才开始深入研究数学全书。起初,我认为自己在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足够,大学数学也学得不错,以为全书会轻而易举,然而实际入手后却发现相当困难,每个章节都需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来完成。最初,我会尝试不看答案逐题解答,有时思维受阻,有时出错,这让我倍感挫败,甚至后来遇到难题就直接看答案。不过,我及时调整了这个习惯,在六月底前专心致志地重新做了一遍,但仍缺乏整体框架的理解。进入七月中旬,我在暑期留校继续学习,再次复习全书,这次我对知识点有了更系统性的把握,明白每个题目测试的具体内容。第二轮复习时,我搭配了660题,尽管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但有些题目需要的计算量堪比大题,对我极富启发。起初在660题中犯了不少错误,并逐渐察觉许多知识点反复出现。八月底,我完成了第一遍660题。九月开学后,我没有参加课程,而是开始了全书的第三次研读,同时做第二轮660题,随后着手历年真题,按时间顺序依次去做,最后两年的题目作为限时模拟训练。做题时,关注的重点不是分数,而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十月中旬,我已经完成了十多套真题,于是购买了市场上热门的张宇、汤家凤和李永乐等人的模拟试题集。半途而废地做完一半后,我转而开始第二次做真题,并整理错题本,对同类问题进行分类。十二月,我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同时也购入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卷子,不过后者难度过大,几乎无法下手,最后我专注于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在考试前的最后两天,我挑选了近两年的真题作为实战演练。总的来说,关键在于质量而非数量。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书我用的里面有必背范文,大小各十篇。我的背作文时间都在早上,6点半到食堂,背到8点多。一开始每天背一篇小作文,每两天背一篇大作文,这是同时进行的。开始背第二遍的时候,每背完一篇就默写一遍,包括标点符号都要准确无误。我认为这是十分有用的。对于有些老师宣传的押中作文题,我不太相信,主要还是背好这些范文。如果有时间有精力,也可以对照译文,自己写英文的出来,和原文进行对照。回想一下,作文应该背了差不多10遍,考试的时候写作文,基本不用思考,就可以很自然地套用背的句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含量及其结构的科学,它涵盖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构分析等多个领域。在备考过程中,我深感理解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例如,要明白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掌握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方法;对光谱分析,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需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按谱图进行物质鉴定。
实验技能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复习理论知识的,我尽可能地去实验室动手操作,实践深化理解和记忆。例如,练习各种溶液的配制,熟悉各种仪器的操作,这些都会在实际考试中起到重要作用。数据分析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要有清晰的理解。
再者,掌握并熟练应用公式是必要的。分析化学中的计算题通常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平衡和浓度计算,如Ksp、Ka、Kb等常数的运用。对每个公式背后的意义有深刻理解,灵活应用到不同的问题中。
复习策略也很关键。我建议采用“地毯式”复习,不留死角。定期做模拟试题,凭大量练习来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每次做题后,都要认真分析错误,找出自有的薄弱点,针对性地复习巩固。
在学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团队学习的力量。与同学讨论难题,互相讲解,能激发思考,提高效率。遇到困惑时,及时向老师教,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往往能提供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