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企业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复习的十分认真。我所用过的参考书如下:1.红宝书2.肖秀荣 命题人1000题(我做了三遍)3.肖秀荣 命题人讲真题4.风中劲草 核心考点(归纳了,但是排版太挤,颜色太多,看了头晕,没看)5.肖秀荣 冲刺8套卷6.肖秀荣 终极预测4套题7.任汝芬 最后四套题8.任汝芬 最后冲刺10套卷(做了感觉题目质量不高)9.肖秀荣 命题人考点预测 (一小本,用于背诵)10.时政 我买的是 海天的11.20天20题 启航的(最后10天一天四题的看加背,过了两遍)复习方法:1.基础篇: 第一遍。在九月份红宝书出来后我就用了20天把书看完,我分配了每天要看的章节(每天17面,大概是两章),每天上午到阅览室,看完一章书,就做一章的习题(注意!做在草稿纸上,因为一本习题要过几遍)。对答案在错题前标记一个三角形,在答案里也标记出来,并用记号笔划出答案里正确的语句,在红宝书找到原句也划记号。 休息几天后,开始第二遍。这一遍做题,错了再回去找到红宝书看。错的继续标记。 第三遍。没有看红宝书了,在同样的时间内每天可以做更多的题。标记错题。三遍之后,你的红宝书基本可以放在一边了,你的习题集和答案上都已经重点清晰了。我是喜欢将答案和习题撕开的,所以我的书,额……没封皮,放在图书馆都没人看得出我是考研的。2.巩固篇: 我的《命题人讲真题》是暑假无聊买的,暑假根本看不进去,于是在11月中旬我每天做两年的真题,并开始看分析题,只是思考下就看答案。3.抓题篇: 真题做完,基本各类预测题都出来了。我依次做了上面说的几本:任汝芬 最后冲刺10套卷、肖秀荣 冲刺8套卷、任汝芬 最后四套题、肖秀荣 终极预测4套题。我是几乎每天上午都只复习政治,所以每天不只做一套。这些题我都过了两遍,只有肖秀荣终极预测4套题的分析题我是动笔认真写并且对答案了的。 同时我又开始翻看1000题,只看错题。4.背诵篇: 时政的书出来后,四天看完的。然后就开始看肖秀荣那本考点预测,边看边记。基本都完成后可自由选择。为了弥补自己不足,让易错的知识牢记于心,我会分配时间看1000题的答案,不看题,只看答案,看那些自己出错了的题的答案解释和当时我在答案旁边做的笔记。把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一弄明白。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新题型挺多的,大题比较正规,前面的客观题比较考验人,自己训练的是在不够。自己是从4月份左右开始自学高数的,在暑假之前非常粗糙的自学完了高数,做了一下李永乐的全书,完全不会做,只能看,心里也很着急。后来暑假学了一遍基础以后,感觉自己的数学提高了不少。建议像我这样大学基本上没学过数学,完全自学的娃子,在自学完一遍数学后,一定要做题进行强化,非常有用。一定要认真上课,仔细做笔记,非常有用,能够帮你理清思路和出题的角度,非常强悍,一下子就明白了好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数学千万不要只看,一定要动手做,看100遍不如做3遍。自己到11,12月份才把全书做完3遍,真题做了2遍,第一遍套卷联系,每天上午一套,计时的,非常受益。自己基本上只做了3套左右模拟题。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把重点放在真题上即可,而真题的核心在于阅读,因为除了作文以外的题型都可算作是阅读类题目。我前期试过挑选五篇阅读进行全文翻译,效果挺好,大家可以试试。真题做五遍以上是必须的,从中得知真题的考察方向是什么。到9月份,学了很多解题技巧,还把之前背的句子和作文滚动复习着,单词也时常翻着背,不能放下。此时正式开展阅读练习,从08年到20年,真题,每次做2~4篇,之后一定要做好总结,吃透;因为真题要反复做,在考前会做3~4次,具体安排大家自己斟酌。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和掌握供求理论至关重要。这是经济学的基础,它解释了市场价格如何由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决定。深入理解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帮助理解消费者行为,并预测他们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厂商的生产决策,如成本结构、利润最大化条件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货币银行学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特别要关注GDP的计算方式,了解其构成和影响因素。IS-LM模型、AD-AS模型则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需熟练运用。对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周期的理解也不可忽视。
学习经济学,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应用能力更为重要。我建议多做案例分析,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比如分析公司战略、国家经济政策等。数学和统计学的应用也十分关键,特别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它们在处理优化问题和构建经济模型时极其有用。
在复习策略上,我主张“精读教材+深度练习”。仔细阅读教科书,理解每个概念和定理的含义及推导过程,凭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巩固知识,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度。我还推荐使用Econometrics by Wooldridge,它的实例丰富,适合提高实证分析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同样重要。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回顾前一天的内容,每周进行一次模拟测试。这样既能保持知识的新鲜度,也能及时发现并弥补自有的弱点。
参加学术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提高理解的好方法。凭与同学交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经济学,甚至激发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