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我看来,政治的成绩往往在考前一个月才真正确定。提前太久准备可能效果不明显,但这不代表前期可以完全忽略,书籍需要阅读,习题也要做,但不必投入过多的时间。政治科目的时效性极强,每道试题都有其时事背景,因此考生在复习后期必须具备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依赖辅导班老师的指导,自己也要积极准备,保持敏感度,特别是在最后阶段,重点内容的记忆至关重要。后期会出现很多预测题的资料,但这并不意味着只依赖这些就够了,自我综合能力的培养仍是关键。
考研数学方面:
刚开始看了课本,课本看了两遍,课后题目挑着做,风格和考研风格不同,勿沉迷。然后开始看张宇高数18讲,天真的我盘算着看完一遍后再看复习全书,看到大概第7章时,我发现有点难,再看下去时间来不及了。就直接去看复习全书,真是个明智的决定,复习全书要比18讲详细很多,而且由于张宇那本书把数学三和数学一掺在一起了,感觉有点偏难。由于我买了线代讲义,我直接把复习全书里线代那部分撕了下来扔了,这样看起来薄了不少:-D去年数学十几年来最难,今年十几年来最简单,都被我赶上了。。。总体而言复试时还是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多做些难题,对考试心态有好处。7月开始做李永乐全书,还配合分阶联系,算是第一轮复习,两个月看完。九月份做660,每天做高数10选择+10题填空+代数10选择+10代数,订正,就这些,算二轮复习吧。之后就是每周2-4套卷子配合张宇一千题,随着张宇8套张宇4套,李永乐8套相继出来,就到考试时时间了。效果还好,投入时间较多。
考研英语方面:
在复习英语时,我不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单词书的方式,而是通过真题来学习单词。我会首先完成一篇真实的阅读理解题目,接着标出所有不熟悉的词汇,然后查阅解析。我使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它的解释清晰明了,并且突出了重要词汇,这让学习变得更为容易,只需专注于记忆这些词汇即可。阅读理解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考试的成败,只有持续练习,才能保持敏锐的感觉。大约需要做800篇左右的阅读理解来充分备考。我个人的阅读训练材料是张健的提升版,而在暑假期间,我选择了人大张锦蕊的那一本厚厚的教材。阅读能力的积累需要时间,如果你的基础较弱,可以从基础版开始,逐步过渡到提升版。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测量平差,简单,就是凭数学优化的方法处理测量数据,消除误差,获取最精确的结果。它涵盖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如误差理论、矩阵运算以及最小二乘法等核心知识点。我在学习这个科目时,首先注重理解基础概念,因这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对误差理论,我深入理解了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区别,以及如何凭统计分析来识别和处理它们。矩阵运算的理解也十分关键,它是平差计算的基础工具。我建议使用实际案例来辅助学习,这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
最小二乘法是测量平差中的重要算法,用于寻找最佳近似解。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练习,从简单的线性问题到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逐步熟练掌握其应用。我还利用编程语言如MATLAB或Python进行实战模拟,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参与了一些实地测量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这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测量平差的意义和价值,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对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我都尽可能去做,不断反思和调整我的解题思路,这对深化理解和提升解题技巧非常有帮助。
我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测量平差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有时候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与同学一起讨论、协作,往往能激发出新的思考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