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精密仪器及机械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上海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一月起,我会考虑购买完整教材,关于政治复习,官方机构会整理当年的重点知识点,形成一本名为“红宝书”的指南(此书由教育部门发布,内容全面,但未标注重点)。任汝芬的序列一是基于红宝书稍作改编,只用蓝色突出关键点,其他部分保持原样;肖秀荣系列亦如此。我个人推荐任汝芬的版本,因其布局清晰。看完书后,可以尝试做一些模拟试题,可以选择任汝芬的序列二或是肖秀荣的一千题,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因为任汝芬的答案缺乏详细解释。
在自习室,一些考研伙伴开始诵读《风中劲草》,据说这本书在业界口碑极佳,其知识框架划分得十分清晰。不过,我可能不太适应它的编写风格,所以我对那三本教材只是略作浏览,并未深入。此外,我觉得它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到了考试前的最后一月,我会购买肖秀荣的时事政治书籍,同时在最后阶段冲刺背诵肖秀荣的考点精华,以应对最后的押题环节。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中,选择题部分做得不错。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尤其重要,特别是简答题部分,今年似乎命中了两道题目。想要取得高分,务必熟记这类冲刺备考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复习策略集中在数学上,初期投入较多时间,主要通过一本数学教材进行学习。如果时间充裕,推荐这本书,有助于系统理解考点并建立扎实基础。后来,我转为使用陈剑的高分指南,每一章节大约需要1至2天,有时甚至3天,因为我只能在晚上学习。我会先独立完成,然后整理错误,再重新做一次。接近尾声时,时间变得紧迫,我只得快速浏览最后部分的知识点,没来得及做练习。我的目标是确保每个学过的知识点都能牢记,避免重复复习。对于数学,关键是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年真题中的每一个概念,真题具有极高的价值,需要反复操练。当你把真题做过多次后,自然能领悟一些解题技巧和策略。由于考研可能会增加基础题目,因此我们必须稳扎稳打,对待每道题都应专心致志,不可急躁。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词汇记忆,有些人选择通过阅读材料来学习,例如广为人知的张剑150篇。这种方法相当有效,你可以在阅读时遇到生词就做个标记(个人习惯可以选择记录在笔记本上)。英语对我来说并非投入最多的时间,我只是每天坚持做两篇阅读,并顺便记忆一些单词。我的英语水平并不顶尖,但我主要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尽管专业课给了我回报,但英语成绩依然明确地告诉我一个事实: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准备得越充分,得分就越容易。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涵盖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是首要任务。这包括但不限于力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动力学基础等。这些知识点是构建整个机械系统的基础,需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深入理解各种常见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例如齿轮、轴承、连杆、螺纹等,这些都是实际设计中会频繁遇到的部分。对每个部分,不仅要知道其工作方式,还要能计算其性能参数,如强度、刚度等。这部分的学习凭做大量的实例题来强化理解和记忆。
再者,机械设计中常常涉及到材料的选和热处理工艺,这也是考察的重点。需了解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如何按工作条件选合适的材料。对热处理工艺的理解也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材料性能的变化。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好的策略。理论知识需凭大量的习题去巩固和深化理解,实际的设计问题则需动手解决,这提高应用能力。我推荐使用教材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进行练习,并尝试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机械结构,这样既能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又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学习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共享学习资源,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利用网络资源,比如论坛、学术网站,也是获取新知识和解题思路的好途径。
复习过程中要定期回顾,不断梳理知识框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易混淆或难理解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地反复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