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论经济学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山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复习的较晚,从十月份才开始。这次考研,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政治复习的较晚,看序列一一遍花了一个多月,每天花两个多小时的样子。然后开始做肖1000的选择,做了没有多久便开始看小草(风中劲草),十二月中旬结束小草第一遍,直至考试前夕,过完小草第二遍,各种知识点也基本了熟于心,但还是有些欠缺。同以往有的师兄师姐给出的经验不同,我觉得所有考研人都应该重视政治,从7月份便开始,每天两小时(政治第一遍确实比较痛苦,特别是马哲和毛中特,确实需要多花些时间去啃),两个月暑假过完序列一或者红宝书,然后边做肖1000的选择题一边开始背诵小草,遇到小草里面不懂的地方以及选择题的细节,便回去翻阅序列一,考前一个月,看真题大题的解题思路,并开始做模拟题背诵时政,到考试前做到序列一看两遍、小草背三遍,并认真做完肖1000选择。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向来抱有浓厚的兴趣,数学成绩也一直保持优秀。本科阶段专攻金融,学习了高等数学等课程,回顾整个大学生涯,我最引以为豪的便是所有的数学课程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在数学学习中,我主要依赖的是李永乐的三本书籍:复习全书分阶训练、660题以及真题集。每天我会规律地投入三个半小时进行复习,按照计划稳步前进,并在市面上出现的各种模拟试卷中挑选一些来做。除这套书籍外,我还额外完成了张宇的最后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随后便迎接了考试。对于数学错题,我的策略是在感到疲倦时或遇到类似难题时查阅,以此加强理解。此外,660题是一本专门用于锻炼选择题和填空题技巧的资料,难度较高,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既深又细。如果时间有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完成。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背单词这项任务并无太多热情,初期购买了红宝书,却未能完成任何一单元的学习。随后我发现,我并不擅长通过传统的词汇书来记忆单词。于是转向使用朱伟的《恋恋有词》,设定每日午后攻克一个单元,总计30个单元,正好能在一个月内完成一轮。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次日早晨用半小时重温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在此推荐一个小技巧,即在第二天早上复习时,备个小本子记下那些你不熟练的单词、短语和知识点,附上中文释义,不认识的单词也可抄录,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定期回顾。我选择在第三天默写这些内容,以加深印象,找出自己的弱点,以便下次重点关注并反复练习。同时,十二月开始,我会滚动复习之前的句子和作文,并不断翻看单词,保持对它们的熟悉度。
在这个阶段,我正式启动阅读训练,涵盖了从2008年至2019年的历年真题,每次做2至4篇文章,务必确保事后进行深入总结,彻底理解每一篇文章。由于真题需要多次实践,预计在考试前会做3至4遍,具体计划可按个人情况调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它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的选、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理解并掌握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递减、成本收益分析这些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市场竞争模型,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需深入理解其特征和行为模式。博弈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但已在现代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要熟练运用策略性思维去分析问题。
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整体经济运行,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是理解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核心工具。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如 Mundell-Fleming 模型,对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政策选尤为重要。对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货币主义等各种主流宏观经济学派别的了解,有助于形成全面的经济视角。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扎实基础。课本是基础,但不能止于课本。阅读经典的经济学教材,比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深化理解。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这不仅能检验理解程度,也能熟悉考试题型。再次,参与讨论,无论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还是线上的学术论坛,都能帮助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实践应用,凭案例分析或模拟政策评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会加深对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