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信息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计算机学院地学信息工程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信息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假如你跟我一样对政治不太精通,那么最好是提前启动复习计划,至少在暑假期间就要开始,务必在10月以前掌握好选择题,因为这是建立基础知识的关键。选择题占了50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的分数不高就是因为在这个部分没有做好。最后,在12月会有很多复习材料面世,如果能将它们都熟记于心当然是最佳状态,不过推荐你先把肖四吃透之后,再去记忆其他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从四月初我便着手研读李永乐复习全书,大约反复研习了五六次。这本书堪称经典,内容扎实,尤其是那些证明题部分,需要静心去琢磨。初期可能会觉得这些题目棘手得令人头疼,甚至有些沮丧,但只要坚持多做几次,就能逐渐领悟到证明题背后的思维脉络。因此,面对证明题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攻克。我有一个专门的错题集,与全书相辅相成,其中收录了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题目,用于拓展思考,同时记录了我的错误,即使重复犯错的题目也会被我摘录下来,定期重做。今年的一道填空题最后一问,我发现其题型与我之前常犯错误的题目颇为相似,顿时感到既熟悉又亲切,于是沉下心来解答,虽然选择题错了一道,确实是我还没掌握到位,但填空题全都答对了。我想这得益于我平日里专心致志地研究全书,无论做多少次,都不会提前偷看答案,尽管诱惑很大,但必须等到全部完成后再核对,否则练习就失去了意义。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我从没做过模拟和压题,因为感觉思路可能不太准,而且我真题都差点做不过来。大概五月多开始做英语一的97开始,之前都是背单词搞语法什么的。我刚开始每天一篇,做的黄皮书,做的时候一定把不认识的单词,不熟的,哪怕是记不清的都画出来,做完了要对着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翻译不对的单词一定抄到笔记本上,不会的词组也要记,词组也很重要,毕竟有时候一到词组里意思会发生很大变化,然后搞清楚选项中每个单词,基本这么下来,你就得花费两个多将近三个小时了。我一直做到英语一的12年。那时候就已经九月开学了。英语二是从07-09是mpacc10开始才是真正的英语二。我开始的做法和之前一样,但是做完之后我会看老师的真题讲解视频,因为会讲一些解题思路,之前没看是因为英语一二设置题目思路不大相同,还会说说这个干扰选项的设计。然后做到13年开始。我是做完了,把文章全抄在笔记本上,然后一点点对着翻译,完了再对着译文翻译,在这个过程里,你会发现你有好多你没意识到的问题,这样到14结束,就有八篇。一般这八篇过后你会觉得有些提升,然后我转过头又从07年开始做,因为想把15.16留到稍微后面一些检验,之前都是一天只能做一篇,这时候一次我做的两篇,因为做过一次问题不会那么大了。同样你这时候还是有不会的单词,接着画,做完在你原来的笔记上标出来重点单词。看看为什么还有错题,为什么错了,如果是翻译问题,就把有问题那段翻译了,如果是被干扰项弄乱了,看看这个干扰项是从哪个方面设置的,为什么没发现真正答案。。这样再做到14年。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十一月初了。。然后做15.16的,也是做一遍写一遍翻译,主要是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单词。然后看视频。这时候我是第一天下午一篇阅读,第二天弄翻译作文,两个来回倒。弄完就快十一月底了。英语二新题型比较简单也不多,我就看了唐迟的讲解,全给做了一遍就没弄了,英语二新题型很简单,是要拿满分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GIS的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空间数据模型、地理坐标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基础知识。例如,要清楚点、线、面三种基本的空间元素如何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对象,以及UTM、经纬度等多种坐标系统的转换原理。这些都需扎实的数学和地理知识基础。
掌握GIS的主要操作和技术也十分关键。这涉及到数据输入输出、空间分析、地图制图等方面。比如,需熟练使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的导入导出、编辑修改,以及进行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高级功能。制作清晰、准确的地图是展示和解释分析结果的重要手段。
再者,地学信息工程强调的是将GIS技术应用于地质学研究。这就要求熟悉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如地层、构造、岩矿等,并能结合GIS进行地质图件的制作和地质问题的分析。例如,利用GIS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或者进行地质资源的勘查与预测。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实战练习是最有效的途径。凭实际操作GIS软件,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或实习,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也是必要的,这帮助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
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也不可忽视。在地学信息工程的学习中,往往需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学会有效地表达自有的想法,理解和接纳他人的观点,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