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提及政治,如今提起总会充满感慨,当年的学习过程让楼主倍感煎熬,最终只是勉强过关。九月下半旬才开始着手复习,初次阅读(红宝书)时非常粗浅,几乎是快速浏览,同时搭配(肖)1000题做练习。然而这种做法并未奏效,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困境。时间耗费了,却没有深入理解内容,导致心态逐渐焦虑(随着时间推移,复习压力日益增大)。这无疑成了楼主所有学科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因此,建议初读时务必认真,避免草率,因为后期时间宝贵。提前打牢客观题的基础,深刻理解知识点,主观题通常依赖于背诵模拟试题,楼主选择了肖四。当考试中遇到大题时,之前几乎让人崩溃的选择题环节竟让楼主的心情平复下来。
考研数学方面:
我并不否定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偶尔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我还没能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偏向于一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倾向于先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再通过归纳题型来巩固知识,以此增强学习效果。对于仅专注于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举个例子,今年2018年的数学一和三中有一道概率论试题,涉及到“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考试后,我翻阅了许多题型集,没有发现任何一本提到这种特定题型。这不应被视为全新的题型,因为该题的核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理论知识的角度看,并未超出课程范围。但从题型角度来看,它却显得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超越常规的。如果一本题型书仅仅依赖题型来覆盖所有考点,不仅是降低了考研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老师的智慧。近年来的实际考试题目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讲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明白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复习,我并没有太多的策略可以分享,因为它并不遵循常规的方法。不过,有一点基础的建议我想提一下,那就是阅读理解。阅读必须深入探究,并且要多次探究。你需要琢磨出题者的思路和设下的陷阱。起初,我做阅读时,可能受到了其他英语考试的影响,急于求成,短短五六分钟就想完成一篇。那一阶段我热衷于寻找所谓的“选择规律”,处在一种迷茫的状态。然而,在备考后期,我能确保在考前的四篇阅读中错误控制在三个以内。无论是分析错误题目还是通读全文来研习文章,都是有益的方式,关键是建立起战胜英语的信心。切记:骄傲自满必然导致失败。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这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解并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是关键。你需深入理解每个模型背后的假设,以及这些理论如何解释实际的经济现象。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部分,需有一定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
宏观经济学方面,GDP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等是核心内容。特别是要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稳定。对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如 Mundell-Fleming 模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效果,也需有清晰的理解。
在实证分析和统计学部分,你需熟悉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异方差性处理、自相关性处理、工具变量法等。Eviews或Stata等软件的操作技能也很重要,因很多实证研究都需凭这些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一方面,扎实地阅读教材,理解并基本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这能帮助你熟悉考试风格和难度。关注当前的经济热点,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加讨论组或者找个研友一起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你们互相提问,共享学习资源,共同解决难题。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要害怕求助,导师、同学甚至网络社区都能成为学习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