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大气物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起初购买了大纲,简略地浏览一遍便耗到了9月底,这时我才开始边听课边记笔记,清晨也会抽空翻阅。大纲初次阅读无需过于细致,毕竟耗时颇多,主要是重温高中知识并初步理解。记得笔记越积越多,压力也随之增加,但到了9月底,大纲看完并配合着做了1000题后,解题速度提升,紧张感也减轻了。一开始不必急于求成,多数人都在同一时期起步,关键是要每天都专注地学习。1000题从10月开始做,单选与多选同时进行。11月则专注于回顾1000题的错误题目,并提炼出关键知识点。至于《精讲精练》,我没有全部看完,因为它太厚重,且公共课程的要求并不算太高。接下来是八套卷和四套卷。我只做了八套卷的选择题,由于时间紧迫,大题部分就未涉及。四套卷我留到最后两周才动手,考试前四天才开始背诵大题,直到考前一天,我才勉强背完一套半,真是背到泪水涟涟。第一轮背诵结束已近晚上11点,再过一轮已是午夜12点。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如果你易感到焦虑,建议提前准备。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定要注重方法,平时的做题习惯很重要,千万不要注重快,要注重精,说一下我的复习计划,大三下学期由于我们课很多,而且万恶的老师经常性的点名,我用于考研的时间很少,主要就是晚上和周末,下学期我主要看了一遍课本,把课后习题做了一遍,不过现在看来,课后习题没大有不要做,如果你的时间充足,你可以做,如果不充足,你可以只看课本,因为到时候复习全书上的题就够你做的,暑假期间,我就回家呆了六天,暑假是最难熬的,天气很热,而且学校餐厅的饭简直不是给人吃的,坚持住就是胜利,你们可以这段时间开始做全书了,李永乐的,陈文灯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然后九月份主要做了一下李永乐的660题。660题很好,基本上填空选择的题型全都包含了,你把它做透了,多看几遍。十月份开始做模拟题,我主要用的是李永乐的全真模拟400题,这套题很难,做的时候很受打击,不过做完之后,感觉有很大收获,到十一月份开始做真题,这时候做真题感觉就很简单了
考研英语方面:
每年,众多勇士在英语战场上败北,而英语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光看历年考研英语的全国分数线,就能体会到它的难度。想要在这场考验中迈过英语这座大山,关键在于拥有几样品质:首先,信念至关重要。实际上,考研英语与四六级成绩并无直接联系,有的考生四级未过却能在考研英语中脱颖而出,反之亦有六级高手意外失手。因此,抛开四六级的成绩,专心致志地投入考研英语的学习吧!其次,毅力是必不可少的。英语复习会伴随整个考研过程,所需时间最长。其中,专项训练如翻译和阅读(推荐使用新东方资料和黄皮书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奠定了整个考研的基础,也直接影响最后的成败。特别是英语学习,这个阶段主要是巩固基础,提升能力。每天坚持做一至两篇阅读理解,随后花一到两天时间来翻译。我会用一本单独的笔记本记录英语翻译,初期专注于阅读理解的翻译,后期则转为翻译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的基础在于理解自然环境的运作机制。这需对地球系统,如水循环、碳循环有深入的理解。我在学习过程中,凭阅读教科书和相关文献,尝试构建起一个全面的地球系统模型,这有助于我对各种环境问题的分析。
环境化学是我关注的重点。污染物如何在环境中迁移转化,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些都是需深入探讨的问题。我建议大家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还要了解特定污染物的行为模式,例如酸雨形成、重金属污染等。实验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实验室的工作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再者,环境生物学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生物在环境污染中的角色,能帮助预测环境变化的影响。我会花时间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稳定性的贡献。
环境地理学则提供了环境问题的空间视角。地图和遥感数据是重要的工具,它们帮助理解环境现象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动态。我在学习中,经常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这对理解和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结合实例是最有效的。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自我学习,都应该尽量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案例联系起来。定期复习和做题也很重要,这不仅巩固记忆,也训练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