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过程工程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是文科,对于政治不陌生。但对于高中学理科的,我的建议是早点准备选择题。选择题的分数决定你考研政治的分数,因为大题最后各种押题卷都能押上那么几道,再加上自己的发挥,总的来说大题是拉不开分的,除非你答的特别好。基于此选择就很重要,我建议有时间的同学最好看政治考研大纲,这是最保险的办法,因为各个老师编写的政治复习书总有个人主观色彩,并不是很全面。看看今年政治选择题就知道了。但是大纲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枯燥,很难看进去,所以就看你们自己啦。
考研数学方面:
大约在十一月,张宇的八套模拟试题问世了,我个人认为这些题目设计得相当不错,虽然有些挑战性,但并没有超过考试的实际范围,不像一些人所言的过于离谱。我记得在我准备考研期间,看到很多人在宇哥的微博下留言,抱怨题目难度大。不过,我还是以完全模拟真实考试的态度认真地做了两遍。第一次,我用铅笔作答,因为试卷留有足够的空白。第二次,我把答案全部擦掉,重新再做了一遍,以便整理出常考题、难题以及新颖的题型。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英语很烂的那种。不管你四六级怎么样,就算你四级没过也不要灰心,哪怕你六级超过500也不要掉以轻心。我当时使用的参考书有:张剑的黄皮书真题,黄皮书阅读150篇。其实就张剑的黄皮书真题和150篇就够啦,黄皮书珍藏版只有05年之后的题目,建议把那本05之前的真题也做一做,150篇只做基础篇就够啦,提高的有点太难。同时记忆历年真题出现的陌生单词。单词千万别贪多,最终还是看你记牢多少单词。我最开始就是边记单词边做150篇,暑假中150篇做完啦,那时候我还不想做真题,结果还是做了2套熟悉题型。开学九月份我就开始做真题,只做阅读和新题型。阅读的每一个句子我都会试着翻译,不会的我就去问老师,老师还会把整篇文章都给我讲明白。新题型先自己做,再看答案分析,最后还得搞清楚文章的逻辑关系,可以在大脑里回忆几遍。真题第二遍时,我就做阅读翻译。写作我是在11月才开始复习的,特别提醒,千万别用整篇的那种模版,考前我怕作文不会写,我背一篇110多字的模版,所以考研我大作文20+分钟就完事,估计大作文没上十分。尽管考研英语提前半个小时完事,正确率还是不行。但是对于作文不太在行的,总结一个自己的模版是有必要的。在考试的前二十多天,我把真题做了第三遍,这次是都做包括完形,这次阅读A,B看到基本上都知道答案,其实是在回忆前二次做题思路,重点分析前二次都做错的题。经过这三轮,英语比较差的过线应该也没问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统计热力学以及电化学等五大板块。热力学部分,理解并掌握三大定律是基础,尤其是热力学函数如H、S、G等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这对预测反应的方向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动力学则关注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机理,要熟练运用速率常数、级数、活化能等相关概念。量子化学深入到分子层面,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的理解需一定的数学功底。统计热力学帮助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现象,电化学则是理解腐蚀、电池等实际问题的关键。
学习物理化学,切记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个知识点。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增原理,动力学与热力学的关系等。理论与实验结合也是提高理解力的有效方式。凭实验,直观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验证理论预测。
在复习策略上,我认为“理解为主,记忆为辅”是最好的指导原则。对复杂的公式和理论,首先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凭做题来加深印象和巩固知识。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样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迅速定位信息。历年真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它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升效率的好方法。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既能激发思考,也能增强对知识的掌握。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求助,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他们都能提供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