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矿大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纲+1000题+8套卷+4套卷政治留到9月份政治大纲出来以后再复习是来得及的,每年大纲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因此即使对于一战的同学来说,政治也可以放在9月以后开始复习。我政治的基础比较差,因此拿到大纲后先认认真真翻了一遍,看一章做一章1000题,按马原——思修——史纲——毛概的顺序,做完了1000题的第一遍(只做选择部分),第一遍1000题我找了个专门的本子写答案,没有直接做在书上,每一道题都能在书上找到原知识点,我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将错题的知识点在书上勾出来,这一步真的非常耗时间,等我按照这个节奏做完第一遍已经十月底了,然后我开始做1000题第二遍。做之前没有再看大纲,还是做在本子上,同样,将第二遍的错题在大纲上用红色圆珠笔勾出来。我发现,第二遍做之前错过的题还会再错,不过这很正常,但正确率比第一遍还是高了不少。这样做完第二遍时,已经十一月中旬,然后我给自己定下目标,十一月之前做完第三遍。第三遍直接做在书上,不用抄题号的感觉超爽!第三遍正确率大幅提升,毕竟第二遍战线时间较短,记忆还在。还是再换一种颜色的笔将第三遍的错题勾在大纲上,这样你就有了一本针对自己缺陷的大纲做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材料,1000题的使命到此结束。进入十二月,开始做肖八和肖四,检验水平的时刻到了,肖八肖四是按考研试卷的题型来出,难度和考研比较接近,可以拿来找找感觉。时间不够的话肖八大题可以不做,但最好看看,我考试的这一年马原大题在肖八的前两套某一套中出现,几乎是原题。肖四大题建议全部做完并背诵答案,虽然每年命中率都不同,但一般至少中一道。我这一年中了三道之多!考前除了背肖四大题就是再多翻翻大纲,上面满满的笔记,挑重点看即可。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学习,词汇无疑是根基,每日积累单词是贯穿至考研前夕的必修课。起初面对浩瀚的考研词汇,我觉得繁杂无章,即便努力记忆,也往往很快遗忘。参加了一次考研英语研讨会后,我采纳了根据记忆规律来背单词的方法。每日处理100个词汇,标记重复学习的日期,遵循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第十五天和第三十天的复习周期。初期阶段,我主要以浏览为主,随着熟练度提升,我会用卡片遮住汉语释义,尝试自我回想单词含义,若一时未能想起,则立即查看译文,以此巩固记忆。这种方法起初成效微弱,但随着深入,效果日益凸显。唯一的问题是,有些时候重复学习的日期会巧合地落在同一天,导致需要复习的词汇数量激增,虽然困扰过我,但我仍然持之以恒。
除词汇外,真题至关重要,而在真题中,阅读理解堪称王道,这绝非空谈。初次备考时,整整一个暑假,我把所有精力倾注于翻译历年真题的阅读篇章,从1997年至2008年,每天下午精译两篇并仔细记录。这个过程锻炼了我的阅读和翻译技能。第二次备考,由于对真题已相当熟悉,我转向研读张剑的英语阅读提升版,标注生词和短语,剖析复杂长句,反复琢磨,随着时间推移,我的词汇量和句子理解力均有所增进。彻底掌握真题中的每个单词、短语和复杂句后,我专注于解析阅读题目的设计,为每个问题归类,并在文中找出关联的句子,梳理出考查点。同时,我也深入分析错误选项,辨别其是否源于信息混淆、文本误解或其他常见的命题陷阱。一旦深入理解,就能一眼识破错误选项,因为考研英语的误导手法具有很高的重复性,这是我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察觉的。
至于新题型,我主要采用张剑的教材,使用铅笔作答,提前两个月开始练习,完成后擦除重做。至于作文,我从考前两个月开始训练,每天下午撰写一篇,逐步形成个人的写作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英语翻译基础”,我认为其核心在于理解和表达。理解是翻译的基础,需具备扎实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对原文的文化背景有深入的理解。我每天都会坚持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和文章,积累词汇,理解句子结构,并尝试从中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我还利用各种翻译软件和工具进行实践,比较不同译者的处理方式,从提升自有的翻译技巧。表达则是将理解的内容准确、流畅地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过程,这就需在中文上下功夫,确保语言的精准和得体。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则更注重综合素养。这不仅要求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还需具备丰富的百科知识。我建议每天都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是新闻、学术论文,也是文学作品,以此来拓宽视野,积累素材。我会定期做些写作练习,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应注重逻辑清晰,论据充分。对百科知识,我推荐使用百科全书或者网络资源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尤其要注意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因这些往往会成为考试的切入点。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这两门科目并非孤立存在,是相辅相成。英语翻译的训练提升了我的双语切换能力,使我能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外语思维;广泛的百科知识又丰富了我的翻译内容,使我能更准确地传达原文含义。我在复习时总是尽量把它们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