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海洋地球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无需提前过多规划或投入大量精力,尤其是对文科背景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放心。我个人采用的是肖秀荣的所有教材,只要是他的出版物我都购买,大约有十本上下。按照他的指导进行学习,政治部分就能顺利掌握。我在暑期七八月间完成了1000题的初次刷题,并阅读了配套的厚书(无须参考大学课本)。接下来的时间,我专注于浏览他推出的各类资料,主要是做题,不必死记硬背。进入最后一个月,重点是背诵他的精简版小册子和最后四套试卷。文科生不需要过于忧虑,考试内容基本涵盖高中政治知识,了解答题方法和步骤就能应对自如。
考研数学方面:
前期复习的时候就要把基础打好,看课本,看复习全书,认真做复习全书上的每一道题,不会的题目最好用醒目的东西标记一下,以后就会重点复习该题型。我一般把复习全书的题目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再写解题过程,这样不至于让复习全书的答案影响到我做题的思路,最后竟然整理了四个笔记本,哈哈。第二遍依然认真看复习全书,查漏补缺每个知识点,把标记的题目重新做一下,仍然不会的就再用其他颜色重新标记。整理每章节内容,重点知识点专项练习一下最好。第三遍就相对轻松,把不会的题目,遗忘的知识点梳理一下,最后整体把握。数学要注意思路逻辑,没思路就不会解体,所以最后整理一下不同的题型对应的解题方法。比如求不同结构类型的极限对应的方法也会不同。数学真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完,不会的内容再次梳理,举一反三。。模拟题是后期提升的必不可少的利器,市面上的模拟题不少,有时间就尽量做,做的越多越好。其他的模拟题都大同小异,可以选择性地做,比如李永乐
考研英语方面:
准备考研英语时,不存在固定的应考模式,每个人都需审视自身的状况,尤其是二战考生需要深入剖析失败的根源。这句话强调的是避免盲目效仿他人的学习策略。毕竟,考研英语的复习是个个性化的过程,需要依据个人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做到“对症下药”。例如,我运用一种策略后提升了二十多分,这源于我对之前失利的深度反思,并考虑到了自身的基础知识、解题习惯等要素。每个人的情况各异,适合他们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一味跟风,很可能会产生反效果。别人有效的方法,未必适用于你自己。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学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地壳形成、岩石分类、构造运动、地质年代、地层学以及地貌演变等多个领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需有扎实的理科背景,特别是物理和化学知识。例如,理解岩石的成因和性质,就需用到化学反应原理;分析构造运动,又离不开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是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两项技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解析地质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熟悉基本概念,还要尽可能多地实践操作,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再者,地质图的阅读和解读至关重要。这不仅要求理解地质图上的各种符号,还需具备立体思维,将二维的地质图转化为三维的地貌图像。多做练习,反复对比不同地区的地质图,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地质历史和生物演化也是常考点。这部分内容繁多,需凭构建时间线来记忆,结合具体的化石证据,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深度阅读教材,把握每一章的核心知识点,配合教辅资料和历年真题,巩固加深理解。定期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参加讨论组或者找同学一起学习,凭讨论和答疑,发现自有的盲点,也能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机会的话,参加野外实习,实地观察地质现象,会你对课本上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也尝试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了解学术前沿,这对应对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