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南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9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完全足够,因为每年的政治大纲都有些微调,所以即使是初次考研的同学,9月启动复习也是适宜的。我的政治基础并不牢固,所以在大纲公布后,我仔细研读了一遍,并按照马原-思修-史纲-毛概的顺序,每读一章就做对应的1000题。我在单独的笔记本上记录答案,避免直接在书上标记,确保每个题目对应的知识点能在书中找到。我会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在书上标注错误题目的知识点,这个过程相当耗时,直到10月底我才完成1000题的第一轮。接着,我开始了第二轮,这次依然不在大纲上复习,继续在笔记本上答题,并用红圆珠笔在大纲中标注第二次犯错的题目。我发现有些题目会反复出错,但这很自然,但相较于第一次,正确率明显提高。当我在11月中旬完成第二轮时,我决定在11月前完成第三轮。第三次,我直接在书上做题,省去了抄题号的步骤,感觉十分高效。第三轮的准确度显著提升,因为我对第二轮的记忆还很清晰。我还是用新颜色的笔在大纲上标出第三轮的错误,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根据自身弱点定制的大纲作为最后冲刺阶段的参考资料,至此,1000题的任务告一段落。
进入12月,我开始做肖八和肖四,这是检验实际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两份模拟卷的题型与考研一致,难度相近,有助于调整状态。如果时间紧张,肖八的大题可以选择略过,但最好浏览一下,因为在当年的考试中,马原大题恰好来自肖八的某一套,几乎原封不动。强烈推荐完整地完成肖四的大题并熟记答案,尽管每年的命中率有所变化,但通常至少有一题能中。那年我居然中了三题!考前的准备除了背诵肖四大题,还要多回顾大纲,重点关注那些满载笔记的重点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先提一下,提前浏览真题是很有帮助的,可以了解每个科目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让复习更加有的放矢。每次复习阶段结束后,不妨再回顾一下这些真题,但别急着做,因为它们的价值要在最后冲刺阶段才能最大化。重点强调的是阅读理解,它占据了半壁江山,直接影响成败。而阅读能力的核心在于词汇量,切记!别用传统的单词书来背,大多数人会在“C”字母处就打退堂鼓。现在有很多便捷的app,利用它们来背单词,你会发现5500个词在一个月内就能轻松掌握,这真是个惊喜!只需在空闲时刻,比如饭后或睡前看看就行,不必挤占主要的复习时间。掌握了单词之后,就可以开始每天做两篇阅读练习,到了10月份再逐渐增加其他题型的训练。这样的建议适用于英语基础较为扎实的同学。如果英语对你来说是个挑战,比如过四六级都很吃力,那你就得加倍努力了。阅读部分推荐使用张剑的黄宝书,刚开始错误可能会多一些,坚持下去就会进步。至于作文,王江涛的书足够用了,其他的辅导书就没那么必要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这门课程主要考察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应用能力。你需熟练掌握新闻采写、编辑、评论的基本技巧,理解媒体运营、广告策划等实际工作流程。在复习时,我建议多读、多写、多分析,例如阅读各类新闻报道,尝试自己撰写并点评,这样既能提升写作技巧,也能增强对新闻事件的理解深度。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则更偏重于理论知识,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研究等领域的基础知识。这部分需记忆的内容较多,但并非死记硬背,是要理解和运用。我通常会将知识点梳理成框架,凭对比不同理论、分析案例来深化理解。比如,你对比研究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或者探讨新闻伦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这样的思考方式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在答题时展现出深度。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定期做模拟题,以检验自有的学习成果。无论是选题还是论述题,都要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以便在正式考试时能够从容应对。我也会找一些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因这些题目往往能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无论是哪一科,关键都是理解和应用,不是机械的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会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成效。在新闻与传播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持续学习,才是真正的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