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海洋与大气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我一直遵循肖秀荣老师的指导,认为政治复习无需过早开始。十月开始是完全可以的。初期,我使用了《精讲精练》搭配《一千题》,反反复复做了大约三四遍,着重整理常考知识点。然后,我深入研究了过去十年的真题,摸索其命题模式。最后阶段就是集中精力做八套卷和四套卷,这个大家都很清楚。对于马原中那些较为抽象复杂的部分,我主要依赖《精讲精练》来理解,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大致的知识框架。在冲刺期间,我每天都背诵八套卷和四套卷。有人会问这样是否真的能预测到题目,但我认为,背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流利表达,懂得如何措辞恰当,显得有深度和广度。
考研数学方面:
建议尝试使用《全面复习指南》,这本教材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题目,并提供了丰富的解题策略。虽然部分问题可能稍显复杂,但并不妨碍整体的学习进程。数学的本质在于策略而非题量,理解并运用方法远比盲目刷题更为关键。完成《全面复习指南》与《历年试题解析》这两本书后,你应能牢固掌握大部分知识和技巧。接下来,挑选一些习题来实践和稳固你的方法就足够了。我个人后来还做了陈剑的660题,但效果平平,主要目的是维持解题的感觉。我的建议是,重点依旧放在这两本基础书籍上,尽量先独立解决所有例题,然后再查阅答案。真实考试的价值无需赘言,尤其是处理充分条件判断题时,务必仔细审题,切勿急于求成,这是我自己痛彻心扉的经验之谈。我最后在数学中只出错了一道题,原因竟是看错了题目,因此请你们在考试时一定要认真读题,特别是面对那些需要判断充分性的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得阅读者得高分!!!在背单词的基础上,要做题了。我没做过任何模拟题,一战从9月开始做了1997-2004年阅读题2遍,2005-2012真题4遍,2013-去年阅读1遍(用于后期自测)。二战从九月开始,2005-2012真题3遍,2013-去年阅读1遍。时间分配基本上是一天两到三篇阅读,一战的时候很重视英语,二战分给英语的时间少了很多。阅读第一遍是做题,然后查单词,把所有生词全部记在本子上,和单词一起背;第二遍是全文翻译,写下来,包括题目选项;第三遍重新做,看错题,为什么错,思考出题意图。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气科学基础理论是基石。你需对热力学、流体力学、电磁学有扎实的理解,这些构成了大气现象的基本物理过程。例如,热力学帮助理解能量转换和传输,流体力学则解释了风的形成和气压系统的演变。电磁学中的雷电现象也是大气科学的重要部分。建议凭阅读经典教材,如“大气物理学”等,进行深入学习,并辅以习题来巩固理解和应用。
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问题不可忽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雾霾等问题都需从大气科学的角度去解析。这部分的学习需广泛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和报告,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再者,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是实际操作的关键。你需了解各种气象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掌握基本的气象预报模型和方法。这部分凭实践课程或者模拟软件进行训练。
数学和编程能力也很重要。无论是数据分析还是模型构建,都需运用到统计学、线性代数甚至数值计算的知识。Python或Matlab是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建模工具,熟练掌握它们能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我提倡主动学习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遇到难点,积极寻求解答,不仅限于书本,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论坛、科研数据库等。定期自我测试,凭做历年真题或者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