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软件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参考材料包括:深入解析与练习、1000道题、肖四套卷和肖八套卷。尽管我出身理科,但我对政治充满热情,我认为取得优异的政治成绩关键在于日常积累(这里指的是非考研期间)。实际上,从暑假甚至9月才开始复习政治都是可行的。我的学习策略是从9月到11月,利用晚间闲暇时间做1000题。由于我对政治有一定基础,所以我选择了先做题再看书的方式,按照章节逐一突破。对于错误题目,我会回查精讲精练以理解相关概念,并将其精炼为一句概括性的话,录入Word文档,以便后期集中复习,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学习已掌握的内容,有效利用时间。选择题部分大致如此,关键是多归纳知识点。
进入11月底,我开始着手准备主观题,完全依赖于肖8和肖4。购买资料后,我快速浏览了肖8的重要部分,然后全力以赴地背诵肖4,全文背了三遍就参加了考试。至于历年真题,由于时间限制,我没有系统地去做。总的来说,选择题部分需要自我总结,而主观题部分必须紧跟肖4和肖8,无需赘言。政治是个回报率高的学科,冲刺阶段至关重要,建议大家前期专注于专业课和英语,以免后期过于紧张。我在十月底才正式启动政治复习,感到有些压力,所以建议大家尽早开始,每天匀出一些时间,这样后期会轻松很多。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我花的时间最多的一门科目,甚至比专业课还要多,当然我并不建议大家也这么做,因为每个人的情况确实差别很大,我只是想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在专业课分差拉得不是很开的时候,数学决定了你初试的总体水平。复习最重要的也是基础,李永乐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个人认为必不可少,考点要求、章节内容精讲、例题分析,该有的都有。在全书的使用上,我先是完整地看了一遍全书,知识点和例题都是看,我在看的过程中把教材当作参考,遇到疑点难点再去翻教材,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但我觉得效果还可以,不过建议大家还是按照基本的步骤,先去看一遍教材,一遍就够了,然后好好利用全书。我在看完一遍之后,自己动笔又把所有例题独立地做了一遍,写了满满一个练习本,也找到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学习难点,这些成了我之后反复查看的精华,一定要把它们整理出来。关于《基础过关660题》,我也做了,而且花了挺长时间去做《660题》,效果是有的,但我感觉作用有限,《660题》中大概70%是基础题,还有20%到30%是比较难的题,要么方法不常见,要么知识点生僻,做起来比较浪费时间,作为一种拓展练习是可以的,但花在上面的时间切不可太多,当然,数学我也准备了《历年真题权威解析》,同样是作为模拟自测,我到大概最后一个月开始做的数学真题,从2005-2019年,每一年的真题都完整做了一遍,这里提醒一下,2007年以前题型设置和现在的不太一样,比较陈旧,因而实际上真题练习从2007年开始即可。我每次模拟都是严格划定时间,3个小时做完停笔,最开始的时候总有一两题做不完,不过熟练之后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
考研英语方面:
背单词的话,除了用何凯文1575,我还在手机上背单词,用的扇贝单词。(3月份开始打卡,到现在打卡352天,可以说已经对这款软件产生了感情,也加入了学习小组,认识了许多学习英语的小伙伴)其实软件本身并不能帮你提高单词量,但是它会提醒你,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进步。很喜欢扇贝的标语,“扇贝知道,你在改变”。为了6月份过6级,每天定的任务是,单词200个,听力40句,新闻5篇,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就打开手机学英语,吃饭时候看新闻,走路时候听听力。晚上10点多从自习室回来,还要赶在12点前做完所有任务,完成打卡。至今记忆犹新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灵魂。理解并熟练掌握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以及它们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排序和搜索算法,如冒泡、选、快速排序,二分查找等,要能够灵活应用并分析其时间复杂度。链表、数组、哈希表等之间的权衡选也是常考知识点。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石。理解进程、线程的概念,掌握调度策略,了解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内存管理中的虚拟内存、页式和段式存储管理,需深入理解并能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再者,计算机网络是连接世界的桥梁。TCP/IP五层模型、HTTP协议、DNS解析过程、拥塞控制算法等内容必须清晰把握。特别注意的是,对网络传输中的延迟、丢包、带宽等问题的理解和计算,往往会在试题中出现。
编程语言和编译原理虽然不是直接的考试内容,但好的编程能力极大地帮助理解和解决问题。对C++或Java等面向对象的语言,要熟悉其语法特性,理解类、对象、继承、多态等概念。编译原理的知识,帮助更深层次地理解程序的运行机制。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凭实战来巩固理论知识。例如,LeetCode、HackerRank等在线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题目资源。积极参与讨论,与他人交流,能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