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阅读速度相当缓慢,往往需要逐字逐句地研读。因此,这段时间我每日投入政治学习的时间大约是三小时,早晨专注两小时,晚间再抽出一小时。我会阅读《红宝书》中的15到20页,并在完成每一章节后,紧接着做相应的1000题练习。对于做错的问题,我必定会回溯到原文,找出其理论支撑,并使用不同色彩的笔标注。这个过程中,强烈建议用手写的方式记录,避免直接在书上书写,因为这本书你还需重复翻阅,可能要做两次或更多次。
考研数学方面:
人家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数学考得好是很拉分的,数学也是最耗时间的一门课程,我觉得最好应该把本科的教材好好的看看,做做课后习题进行第一遍学习,(这里我要吐槽一下我本科学校的数学教学,教的知识太过简单让我误认为数学很简单就没有仔细的看教材导致后期许多定理公式记不住,数学全书看了很多遍依然不记得)然后就可以上复习全书了,市面上有二李的和李王的,我个人更倾向于二李的,但李王的我在第二年是也看了,看复习全书是个浩大的工程,尽量多看几遍,其实不用全部都会,有些太难考验是不会考的。我看书的时候有不会的题目就想个几十秒,不会的话就立即看答案然后分析为什么我没想出来,然后记住这题的解题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只要可以学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到了最后就是大量的做题阶段了,我买了很多题目,有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李永乐的660等,660题我做的最多,两年加起来应该有四到五遍,虽然题目很难不过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说句实话我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许多资料我都是开始的时候新鲜,但认认真真完成的好像没有几本,这是我最大的缺点,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样,无论哪本习题集认认真真的完成,吃透每一道题就可以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最后就是冲刺阶段的试卷,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多做几遍,我做真题的时候是用一张大白纸,选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把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写上去,然后再修改,到后期有空的时候多看几遍,感觉这样会比较好。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历年真题。主要做完型和阅读部分,每天的量不在多,关键是熟悉真题的感觉以及保持做题的状态。做完1997-2020的真题时间大约已经到了12月上旬,剩下的半个月中我做了一些模拟题,模拟题不要在乎对错,关键是保持手感,避免生疏。真题作文我没有全部都写,写了几篇有代表性的题目。作文的书写我有高中时候练习的手写印刷体,因此没有专门练习书写,书写不太好的同学可以买字帖练习一下,英文书写很好练,提高是立竿见影的。关于单词,我没有使用单词书,我之间准备过托福考试,曾经按照《17天搞定GRE单词》的方法集中突击过托福单词,因此考研期间只是每天坚持保持对于单词的熟悉,每天的量为500。背单词我只有一句话:一次大量,多次反复。对于单词始终背的不好的同学,我强烈推荐看一下《17天搞定GRE单词》这本书并按照书中的方法操作。单词量的多寡与阅读的速度和正确率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理论是核心。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基石,理解并掌握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经济增长、货币银行等基本概念和理论至关重要。例如,理解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帕累托最优等微观概念,以及国民收入核算、货币政策、IS-LM模型等宏观理论,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案例分析是实践。经济学并非抽象的理论堆砌,是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和运用。你关注时事新闻,如国际贸易争端、货币政策调整等,尝试从经济学角度解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历年试题中的案例分析题也是备考的关键,凭模拟练习,提升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
再者,数学工具的应用不容忽视。应用经济学常常涉及数量分析,如优化模型、时间序列分析、博弈论等。你需具备一定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知识,并能熟练使用Excel或Eviews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这些不仅在考试中可能出现,更是在未来研究中必备的技能。
阅读经典文献和教材同样重要。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等都是经济学入门的好书。凭阅读,你不仅能深化理论理解,还能了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定期复习,保持知识的新鲜度;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理解;参加学习小组,互相讨论,提高思考深度;多做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