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上海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我高中时是文科生,所以对政治这种文科性质的学科还是有一些复习经验的,于是我政治开始复习的时间算是稍微晚的了,我是8月开始接触政治的,遵循着不同时间段做不同的任务以有全方位的提升,我在8月份的时候只是看肖秀荣的1000题,主要是过单选,而且基本都是在每天学习比较累的时候拿出20-30分钟的时间做点单选,感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就大致记一下,但是一定要把错题标出,最好用红笔,这样的话会对之后的复习是有帮助的,所有的复习书不要过分求整洁之类的,多做标记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这样8月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把所有政治这是今年我比较高的科目,十月中旬开始,我开始细致地用了《肖秀荣1000题》:几天刷完单选多选,然后对照另一本答案详解,注意哦,你要掌握的不是这一道题,而是这一个知识点,迅速看答案解析,把解析里涉及的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写到题目旁白或者本子上(类似错题本,其实根本写不了几页纸 不费时间的)的单选做完,不要太在意正确率,因为这个时候对政治还没有系统的知识梳理,所以错误是正常的。而关于政治知识点的系统复试一般是要等到大纲解析出版之后,但是去年的话出版的话比较晚,记得都9月份了吧,所以这之前我就看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前前后后过了两遍,也不是特别仔细那种,所以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政治复习主要还是哲学部分比较耗费时间,其他的都好说。这之后就是大纲解析了,这个是最权威的,所以一定要予以重视,至考研的时候至少要仔细看3、4遍,序列一和大纲解析看的过程中多选题就可以穿插其中了,多选比较难,所以要做好最好对照知识体系来看,更能巩固知识点,加深印象,对论述题目的表达也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要用整整半天,最好是清晨或午后,来专心致志地在A4纸上完成数学模拟试题,如同真实考试一般。每道题目过后,务必详读解答,确保彻底理解,对不熟练的概念做好标记,以便后续复习。我通常是隔天做一次真题,非真题日则回顾并巩固之前的错题。一个月后完成全部真题,十二月开始,我会经常查看我整理的错题集和关键知识点。此外,每周我会练习两套6+2题集以维持状态和填补知识盲区。临考前,重温一遍需熟记的公式,解题时步骤完整,思路清晰后再落笔,这样认真应对,问题就不大。我的经验教训是:千万不可轻视应用题,今年我就栽在这上面了,因为之前几年都没出现,我以为今年也不会,结果忽略了这一部分,唯一接触的一道应用题还是2015年的考研题。希望你们全面复习,别迷信所谓的“规律”或“今年不会考”的说法,尽量覆盖面广,心中有底。
考研英语方面:
在九月时,我的词汇量还远远不足,阅读理解真题平均每篇至少犯七处错误。尽管我的英语基础还算可以(即便大学三年没怎么学习英语,四六级也只是勉强通过),但英语的核心绝对是词汇!阅读理解为何频频出错?归根结底是因为你不认识那些词,换句话说,就是读不懂文章的意思。于是九月看到这样的错误率,我着实焦虑,急忙寻找解决策略。在此,真心感谢王江涛老师的曲线记忆法,起初我以为这只是空谈,亲身体验后才深感其妙不可言!这绝对是个应急的好方法。如果你现在有充足的时间,务必开始背单词,无论选择哪种书籍,有序或无序,别担心记不住,关键在于反复记忆。坚持到九月,大部分单词你应该已经能熟练掌握,此时再运用曲线记忆法,效率会大大提高。大约50天里,早晚都要安排背诵任务,利用那份记忆图表,可在新东方出版的写作分册前面找到。比如早晨背A组,晚上复习A组,次日早背B组,晚背AB组。我打印了一份5500个大纲词汇的简版,按字母顺序每日一背,不能间断。有同学后来告诉我,实际上有人按平均分配而非字母顺序背单词,但我尝试后发现效果欠佳,因此建议还是遵循字母顺序,或许某天需要背许多C开头的词,另一天E开头的词却很少,不论数量多少,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就这样,我坚持了十天后,明显感觉英语水平有所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化学,作为一门综合了环境科学与化学知识的学科,其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化学原理来解析环境问题。首要的重点就是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溶解等基础化学过程,这些都是解释环境污染和治理的基础。
环境中的污染物行为是另一个关键点。需深入研究各类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它们的生物积累和毒性效应。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理论理解,还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再者,环境化学还涉及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技术。了解各种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如光谱法、色谱法等,并能按实际情况选合适的监测手段,是考试中常见的题目类型。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先从大方向把握环境化学的整体结构,逐步细化到每个知识点。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凭做实验或者阅读研究报告,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不可忽视。凭解题,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区,也能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答题技巧。记得要定期复习,防止遗忘,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和公式。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也很重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避免过度压力,自己,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