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公共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备考资料主要包括讲义、命题人设计的1000道题目以及最后的四套模拟试卷。最佳的学习策略是从九月起就开始逐步掌握并理解各科知识点,这个过程会一直延续到十月十五日。在此期间,别忽视了选择题部分:九月至十月侧重于单项选择题的练习,而十一月则转为多项选择题,至少重复练习两次。十一月中旬,我开始精读冲刺课程的讲义,这时除了继续选择题外,也开始为解答分析题做好准备。考试前两周,我又进一步熟记了点题班的讲义内容。进入十二月,我在做四套卷的同时,通过分析题来锻炼解题思路,不必逐字抄写答案,列出关键点和涉及的知识点就足够了。就这样,我步入了考场。十二月是复习的关键阶段,我会第三次通读红宝书,并结合《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来记忆主观题重点,比如辩证法的两大方面、三大矛盾、五大范畴和四大方法(不过其配套习题我不推荐)。此外,《肖秀荣命题人冲刺八套卷》的选择题也是我的练习材料,我会定时答题,追求准确性,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考研数学方面:
我将这个科目分为了三个阶段复习。首先是在五月初劳动节后启动考研正式复习,直至七月中期,我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包括阅读课本并解决课后习题。由于初期自学感到困难,随后我开始专注于复习全书。由于第一次详细研读了课本,我看全书时虽然不觉得太难,但错误较多。我记得在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正确率并不高。与老师的多次交流中,他们一直鼓励我说这是初学者普遍的情况,让我渐渐有了信心。我以稳定的速度逐章深入学习全书,每个问题都亲自计算,确保不仅会解,而且能解对。原计划45天内完成第一遍,但实际上延迟了一周。我想强调的是,全书的难度比真题略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理想成绩,全书至少需要看两次。九月结束第一遍全书后,我开始了第二轮,持续到十月中期,同时完成了660题。这些题目侧重于概念理解,易出错且有一定难度,完成并吸收它们对后期冲刺非常有益。从十月下旬起,我每两天完成一套真题,到十一月初完成了大部分(保留最近两年的作为最后模拟)。然后花一周时间整理并消化错误。十一月下半月开始做模拟题,起初难度较大,让我受挫,但连续几次后逐渐适应。模拟题完成后,我回到全书和真题,构建知识框架,并进行了最后的两套模拟试题。关于时间规划,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进度调整。最初每天大约用一上午学数学,后期减少到三小时,到了十一月下半月,可能只剩下两小时左右,因为政治复习占用了一些时间。总的来说,课本复习一次,全书三次,真题两次,模拟题一次,每次之后都需要留出时间来反思和巩固不足之处。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考了76分,今年高分很多,但是我已经很满意这个分数了O(∩_∩)O。我英语用的书有红宝书和世纪高教的黄皮书。红宝书是一战背单词用的来来回回也背了很多次,二战就没用过了拿着手机词典背得效果也不错。背单词是所有语言的根基,背单词并不是指会读会拼会懂,我们只要做到最基础的懂就可以了,因为绝大部分词汇都是在阅读中,需要我们动手写的只有大小作文。背单词部分我就不啰嗦了,只要记住来回复习,反复记背。在懂的基础上再上升一个层次对英语学习则会更好黄皮书真题分05年以前和05年以后的,因为05年大纲改动挺大的,所以之前试卷参考意义并不是很大,做一做也可以,05年之后就很重要啦一定要多做。词汇是基础,阅读就是考研英语的灵魂了,因为分值实在很大,一定要重视阅读。我英语基础还可以,比较擅长阅读,四六级都是靠阅读拉分数的。大家做阅读的时候一是要练出思路二是要仔细,阅读做多了会掌握出题人的思路,就像抓住了文章的主干,思路正确自然各种题目手到擒来。再者就是要细心,很多同学都比较粗心,在英语阅读上失分较多。有的题目四个选项命题人会出干扰项,干扰项猛一看单词和原文一样,大家上来就选了干扰项而不能仔细阅读所有选项,说到底是担心时间不够,选择只能匆匆而为。再说到底还是因为词汇量不够,阅读太少,导致阅读速度不行,所以大家一定要注重词汇和阅读量,多背多读,压缩阅读时间,认真阅读选项才不会轻易出错。翻译方面也是需要多做做往年的真题,自己尝试翻译,理清句型,整理通顺。新题型一般都很简单的不用太担心。至于完形填空,因为每空0.5分分值不大所以往往都是放在最后做的,很多同学时间来不及就会选择瞎写,这方面我的建议还是提高整体速度,留个五六分钟给完型,多拿一分是一分。关于大小作文,我是十二月多开始写作文的,自己开始动动手写写历年作文,搜集一些作文模板背一背,最好自己写一两个模板背背,上考场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土地资源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你需了解什么是土地资源,它的构成、性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体系,包括自然类型和经济类型,这将有助于你从不同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用地的地域特征,能帮助你构建全面的土地资源图景。
学习并熟悉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技术。这部分内容包括了实地调查、遥感技术、GIS应用等多个方面。实地调查要求具备基本的野外工作技能,如地形测绘、土壤取样等;遥感技术则需理解其原理,能解读卫星图像,判断土地覆盖变化;GIS的应用则需熟练操作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
再者,关注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与问题。凭对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案例的研究,理解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如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供需矛盾等,并探讨解决策略。这不仅需理论知识,还需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课堂学习与自我研读相结合最为有效。课堂上积极互动,把握教师讲解的重点,课后凭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深化理解。实践操作同样重要,尝试参与一些土地资源调查项目,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复习和做题也是巩固知识的好办法。凭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的练习,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