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说政治吧,这是我从小就搞不太定的一科,虽然它在很多人眼里很简单,需要我花费时间去攻破。从拿到考试大纲的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了计划,因为政治大题谁都可以答个差不多,在我的思维里唯一能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所以我每天中午会花时间去看会政治。算作是笨鸟先飞吧。9月到10月初学习了一段时间,从整体的知识构架和重难点突破都学习了一遍,并把考纲过了一遍,即使没有什么印象也要去看,无论是看什么都要看两遍以上,否则没有什么效果,大概在11月份到12月份初的时候应该还是在精做习题,细看大纲。这样两遍下来一定要让自己有很大收获,不能把很多知识点记住吧,但是至少记住所以科目的梗概吧。这个过程每天要花费的时间仍然不是很多,中午的两个小时就可以了(而我每次都会超过两个小时,是自己的原因。对政治不敏感。)12月份中旬到下旬应该是重点记忆政治的时候了,大量的背诵是必须的,有时候会背到自己想吐,后来看论坛里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所以还好了,自己不努力,就会被别人落下。这也是一个逐步被淘汰的过程吧,所以每一步都要走好,更要很好的坚持下去。
考研数学方面:
在准备考研初期,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读教材,并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所有课后练习,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三个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更为顺畅。回顾起来,这段时间的效率颇高,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至于课后习题,我认为并不需要全部完成,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巩固记忆。对于数学全书,需要反复刷题,我推荐在做题时标记出那些经典但尚未掌握或难度较高的题目,之后的重点就放在这些标记的题目上,否则时间可能会显得捉襟见肘。
考研英语方面:
坦白讲,我对英语的学习几乎是毫无准备的,直到10月才买了本张剑的黄皮书,草草地做了一遍阅读真题,还勉强背了几篇作文。尽管我也购买了一些书籍,但遗憾的是没能来得及全部读完。北京地区的公共课程评分标准一向严格,而这样的分数在初试中还能排在相对靠前的位置,但也让我感到相当尴尬。我使用的参考资料包括《恋练有词:2015考研词汇识记与应用大全》、《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英语一历年真题》以及《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英语二的真题仅供参考,因为阅读理解的命题风格略有相似,如果时间紧张,建议专注于英语一的历年真题)。从7月开始复习,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背单词,我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第一轮单词记忆。这个过程确实乏味,选择小本单词书的原因是担心大部头的教材会让我望而生畏,太过于厚重。全书共有约50个单元,我每天攻克两个,同时还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所有内容。每完成10个单元算一个阶段,之后花一天时间复习这10个单元的单词,然后再继续新10个单元的学习,这时候就可以不再顾忌先前的10个单元,否则任务会越积越多,最终可能让你失去坚持的动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固体物理的基础在于晶格结构。理解晶体的点阵模型,以及布拉格定律,能帮助理解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要深入研究各种晶体缺陷,如空位、置换、位错等,因它们在实际材料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波函数和能带理论是固体物理的核心。能带结构决定了固体的电导性、磁性和光学性质。需掌握有效质量的概念,理解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行为。
再者,载流子的运动是固体物理的另一重要方面。了解费米-狄拉克分布,解释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特性。理解和计算扩散、漂移电流对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至于量子霍尔效应和超导现象,虽然复杂,但也是需掌握的重要知识点。量子霍尔效应揭示了磁场下电子的量子行为,超导现象则涉及到复杂的配对机制和能量间隙。
学习固体物理,除了理论理解,还需大量的计算练习。使用MATLAB或Python进行数值模拟,帮助直观地理解物理过程。凭阅读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能深化理论理解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我还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多做习题,不断巩固知识。遇到难题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无论是教授还是同学,都成为学习伙伴。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更好地领悟固体物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