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设计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设计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设计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主观题方面,需要背诵的一般分两类,一是书上的知识点,通过前期复习应该已经知道了哪些是主观题的重点;二是一些名师的考前模拟试卷,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和肖秀荣的《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10、11月时,很多考研机构就出了模拟试卷,一般叫8套卷、10套卷之类,这些试卷的选择题可以做,主观题其实没必要做,因为有不少都是前几年的旧题陈陈相因。我说的那两本书都在12月中旬出版,不要以为它出版得太晚、最后时间来不及就不买了,越是后期出版的书越能体现当年的时事政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基础复习。如果有的同学有余力,能把这些模拟题先自己做一遍再背,效果会更好。我就做了一小部分,后来时间紧就没再做,直接背了。有消息说肖秀荣的比任汝芬的押题更准,因为任汝芬的试卷出版稍微早点,考研命题组也看到了,就会有意避开那上面的题;而肖秀荣的试卷出版在命题结束后,和真题相合的可能性大些。
考研数学方面:
在第一轮复习《全书》时,通常需要大约50天的时间,每天投入6到8小时的学习。首先,评估一下你每天能阅读多少页,然后将总页数除以每日阅读量,再加上预计的休息日,这样就可以估算出完整复习一遍所需的时间,我用了50天左右。在开始每个章节之前,先查阅大纲,明确“了解”、“理解”、“掌握”和“会用”的要求,识别关键知识点。接着,重温一次笔记。最后,深入学习数学复习全书的相关章节。对于全书中每一章的每一个例子和课后练习题,都应主动思考并动手计算,思考它们涉及的知识点,确保彻底理解每一道题,除非某些题目对你过于基础。在第二轮复习,我选择了张宇的真题集,因其按知识点分类编排,我觉得这对知识的系统整理非常有益。同样地,遇到错误或不熟悉的部分,我会记录在笔记中。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重头戏。英语的复习首先是词汇。很多同学经受不住背单词的痛苦,就不怎么记了。于是导致最后英语无法继续下去,死在第一关。记单词当然很枯燥,但有方法,其实还是那两个字:重复。考研词汇说是有五千多,但真正需要记忆的重要和难的单词不到一千五。大概重复一周,就能把单词搞定。这个过程不好受,很消耗脑力,但它却是复习英语的第一步。在长难句学习的差不多的时候可以找出真题里的四篇阅读,将阅读里的每一句话都划分句子成分自己翻译,同时对照着答案解析,看看自己错在哪里,将自己的错误记录下来,每一套真题都要这么做。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系统的基础知识是整个科目的基石。理解并掌握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表示方式(如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至关重要。这部分需扎实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复变函数的知识。我会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凭实际计算来深化理解。
深入理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是核心。你需知道如何用微分方程描述一个系统,以及如何凭傅立叶变换或拉普拉斯变换将问题从时域转换到频域。掌握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标准和各种滤波器的设计也是必须的。
再者,数字信号处理部分,主要包括离散时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Z变换,以及数字滤波器的设计。这部分理论性强,但也很实用。理解DFT(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FFT对后续的学习极其重要。对IIR和FIR滤波器的设计,理解其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比如窗函数法、频率采样法等,能帮助你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尝试使用MATLAB或者Python进行模拟和仿真,这不仅能帮你更好地理解理论,也能提高编程能力,这对未来的研究生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推荐几本经典的教材,如Proakis的《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和Oppenheim的《Discrete-Time Signal Processing》,这些书深入浅出,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上的相关课程,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