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清华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看了一遍红宝书,买了一本配套选择题来练,世纪高教版的1000题,题目没有那么多,看一章红宝书做一章。可能是因为看过一遍的原因,这一遍很快。到12月买了《最后五套卷》,只做了选择题,题目很简单正确率也很高,又买了《最后四套卷》,考试前最后两个星期,我就把红宝书翻出来重新有选择性的看,让自己脑子里有一个框架,每看完一章,就划个框架总结图,特别是近代史部分,重点时间事件一定要连续地把握好,挑了一些固定的套话背,答大题时才有思路有话说。红宝书复习了一个星期,最后一个星期我就开始重点攻哲学题,因为大题拉差距就在哲学题。我把之前老师讲的哲学部分框架自己按照红宝书上哲学原理细化了一下,自己画一张知识结构图,每个原理,方法论意义都包括进去,但原理一定要先理解。找了近三年的政治真题上的哲学题,每个题先答看上去最明显的东西,然后按照框架图一个个的套,感觉有的就写上去,先写原理,再写方法论。这样哲学题所包含的每个原理都答上去了,无懈可击呀 。进考场前我把最后五套卷上做错的选择题看了看,考试的时候正好碰上个我做错过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用的是2015版的李正元复习全书,粉色封皮。这本书还是比较经典的,非常锻炼计算能力,我也是看了各种经验贴才选择这本书的,新版的复习全书我没用过,张宇的书我都买了,但是我觉得不太适合我,有些题目比较偏比较怪,数学基础不太好的不建议。第一年复习数学走过许多弯路,还好第二年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我觉得第一年我最大的失误就是眼高手低,看书看得很快,表面上复习进度很快,实际上基础没打好,到后来计算能力特别差,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对,所以复习数学一定不要贪快。所以第二年的时候,我自己准备笔记本(正儿八经的笔记本!不是让你找一堆打草纸,用完就扔),一个题一个题的做,就是从现在开始就要训练自己按步骤做题的能力,开始的时候可能觉得没啥用,到后期你做真题或者模拟题训练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不会写的乱七八糟,非常有条理,除了复习全书我还做了660,660是检验你基础打的牢不牢固,计算能力强不强的指标,上边虽然看起来是选择填空,但是计算量很大,技巧题不多,题目也比较经典,推荐暑假做。最后要说的是模拟题,建议多做!!我用过张宇四套卷,八套卷,李正元经典400题,合工大五套卷,强烈推荐合工大这套题,难度适中,模拟题一般比真题难,特别是张宇的题,其实,真的不要看得太重,模拟题就是查漏补缺以及训练你做题速度,控制做题时间的,多做模拟题,你真正考试的时候不至于安排不好时间,最后最不完,训练做到了,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就是,数学也需要背的,早上脑子很清醒,大家都用来背英语了,根据我第二年的复习状态,我每天上午都给数学,去自习室先把笔记看一看,记一记,在开始做题,一般看完一门另一门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每天重复你的笔记非常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英语阅读我个人的经验就是真题,真题,还是真题!重要的事说三遍!我整个考研生涯,英语复习资料除了单词就是真题。单词可以用纸质版的单词书。单词每天背,翻来覆去地背,不要间断。真题也是翻来覆去的看,甚至看到最后,我看个标题就能想起来文章中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是最经常死磕的长难句部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以及电化学五个部分。热力学主要理解熵、焓、自由能等概念,掌握其变化规律及应用;动力学则要深入理解反应速率、活化能等概念,以及Arrhenius方程的应用;统计力学帮助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现象,需对分子运动理论有深刻理解;量子力学是化学的基础,要熟练掌握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等基本概念;电化学涉及到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理解电极过程和电极电势是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清晰的概念框架。每一章的学习都要先理解基础概念,凭解决具体问题来深化理解。例如,对热力学,理解状态函数与途径无关的性质,再凭实际例子如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过程去应用这些概念。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需凭做题来巩固,因物理化学的题目往往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
重视实验和理论的结合。虽然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很多概念凭实验来直观理解。比如,凭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理解并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定期复习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我会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将这一周学习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形成自有的笔记,这样既能及时查漏补缺,又能加深记忆。
积极参加讨论和小组学习。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或者听取他们的理解和看法,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启发思考,拓宽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