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房地产经济与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房地产经济与管理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房地产经济与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采用大纲解析来研习政治,有些伙伴则推崇精讲精练,两者相似于全书,挑选一本专心研读即可。每完成大纲解析的一章,我会对应做一次1000题,答案最好另记,因为需要反复练习,我通常记录在小本子里,并将错误题目带回到大纲解析中寻找答案,用红色标记出来。初次尝试可能会犯不少错,这样实际上相当于重新温习了一次大纲解析。我的进度较缓,到八套卷出现前,我已经对大纲解析和1000题进行了两次复盘。
正确利用八套卷的方法是,专注于解答选择题,错误部分回归大纲解析深入理解,主观题则无需死记硬背,仅需关注首道马克思主义原理题目,了解其分析思路。至于肖秀荣四套卷的主观题,则必须全部熟记,因为肖秀荣教授在考研政治领域极具权威。临近考试时,市面上会出现各种预测题,但若试图全部掌握,会消耗大量时间,我认为专注记忆肖四足矣。历年成绩表明,选择题对于提高分数尤为关键。
几乎每位考生手中都会有一本风中劲草核心考点,书中提炼了所有考点,类似于精简版的大纲解析,适用于后期快速复习。然而,我更倾向于阅读大纲解析,因为它详尽的解释比简单的条目列举更能吸引我,因此风中劲草并未成为我的首选。
事实上,整个备考期间,英语和政治的学习相对轻松。如果你对政治缺乏兴趣,不妨尝试培养好感,其实政治相当有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方法论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问题,而学习近代史则需要自行构建时间轴,将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考研之路漫长,不必总期盼早日结束,这只会让你心浮气躁,倒不如适应现状,专心思考如何充实每一天。
考研数学方面:
人家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数学考得好是很拉分的,数学也是最耗时间的一门课程,我觉得最好应该把本科的教材好好的看看,做做课后习题进行第一遍学习,(这里我要吐槽一下我本科学校的数学教学,教的知识太过简单让我误认为数学很简单就没有仔细的看教材导致后期许多定理公式记不住,数学全书看了很多遍依然不记得)然后就可以上复习全书了,市面上有二李的和李王的,我个人更倾向于二李的,但李王的我在第二年是也看了,看复习全书是个浩大的工程,尽量多看几遍,其实不用全部都会,有些太难考验是不会考的。我看书的时候有不会的题目就想个几十秒,不会的话就立即看答案然后分析为什么我没想出来,然后记住这题的解题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只要可以学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到了最后就是大量的做题阶段了,我买了很多题目,有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李永乐的660等,660题我做的最多,两年加起来应该有四到五遍,虽然题目很难不过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说句实话我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许多资料我都是开始的时候新鲜,但认认真真完成的好像没有几本,这是我最大的缺点,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样,无论哪本习题集认认真真的完成,吃透每一道题就可以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最后就是冲刺阶段的试卷,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多做几遍,我做真题的时候是用一张大白纸,选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把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写上去,然后再修改,到后期有空的时候多看几遍,感觉这样会比较好。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学习无疑应始于词汇与阅读。对于词汇书籍,无需赘言,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偏爱的选择。关键在于持续反复的记忆,这是我要强调的。我个人的失误是提早开始了阅读练习,单词还没记住多少,就匆匆忙忙去做阅读理解,这使得我进度超前,但并不意味着效果理想。由于词汇基础薄弱,初期的阅读错误频繁,以至于到了后期,当保留下来的真题作为模拟考试时,我发现自己的英语阅读陷入了停滞,那段时期非常煎熬,我不敢接触除真题外的其他阅读材料,生怕干扰思维。然而,久而久之,当我重新接触真题时,阅读能力竟有所下滑。因此,我想提醒大家,务必先巩固词汇基础,再去进行阅读训练。早期阶段,英语学习会占据大量时间,每日记忆一章单词,次日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并继续新章节,这样的流程可能会耗去数个小时。阅读方面,第一天完成一篇文章,然后校正;第二天深入理解文章及题目和选项;第三天则要复盘所做的笔记,每天都需投入于英语学习,不间断!否则水平将下滑,我有过两次中断的经历,每次恢复后,阅读水平都明显退步。真题的运用至关重要,额外的习题并无太大价值,只需从1997年起逐年做真题,特别是阅读部分,必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每个选项对应何种类型的问题——是事实细节、主题概括还是观点态度?如何理解和对应选项与原文信息,这些都需要在首次做题时深入剖析。真题需要反复操练,留一些年的题目用于最后的模拟测试。起初,阅读可按篇目逐一攻克,随后逐年集中练习,观察自己的准确率,何时调整做题策略,视个人学习状况而定。我个人推荐黄皮书,它的文章解析对我帮助很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等,这些都是构建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对这些理论,不仅要其核心观点,更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关注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如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战略管理等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管理职能和决策过程。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是考试的重点。每个职能都有其特定的过程和方法,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决策作为管理的核心,要理解不同类型决策(如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的特点及决策模型(如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的应用。
再者,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凭分析实际企业的管理问题,深化对理论的理解。阅读和研究各类管理案例,尝试用所学理论进行解析,既能提升分析能力,也有助于应对可能的案例分析题。
关注当前的管理热点问题,如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等,它们不仅可能出现在论述题中,也反映了管理学的前沿动态。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模式。理解和记忆是最基础的,但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真正掌握。尝试做些案例分析,模拟决策,或者参与小组讨论,这样既能提高自有的思考深度,也能锻炼表达和沟通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凭做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来检验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保持好的作息和心态,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利于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