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成电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从六月底我就着手准备复习政治,当时新大纲还未发布,资料通常在九月才会更新。因此,我购买了一本上一年的教材。然而,今年的考试内容变动颇大,许多知识点都有所调整。对于基础知识较弱的同学,我推荐初期先用旧版书籍。必备参考资料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以及肖秀荣的1000题。作为理科出身的我,初次接触红宝书感到非常吃力,几乎如同阅读天书,需要边做题边理解,每天投入约两小时的时间。到了九月,我会关注新大纲的变化,并购入最新版的红宝书或其配套解析,同时配上风中劲草系列的三本书。我发现红宝书的题库质量欠佳但题量丰富,所以我选择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要点,以防时间不够。后期冲刺阶段,我主要使用肖秀荣的四套卷和任汝芬的四套卷,尽管它们发布时间较晚,但为了确保效果,每份试卷都需要反复研读并背诵大题。切勿一味追求数量,政治学习重在精炼。我自己就将红宝书和解析各看了三遍,风中劲草(粉色封面)至少读了五遍,肖秀荣1000题完成了三遍,而红宝书题库则做了两遍,个人并不推荐。政治科目的出题有一定随机性,不少资料都有历年命中真题的记录,所以后期选择高质量的资料尤其关键。
考研数学方面:
自学数学可能会感到困难重重,关键在于细心,极度的细心。增强计算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想要在数学上取得优异成绩,可以尝试挑战张宇的题目,他的习题设计颇具挑战性。在数学学习的旅程中,你可能常会遭受挫折,有些问题似乎无从下手,而看了解答后才发现其实简单明了。因此,首要任务是巩固基础知识,并提升计算速度,因为数学题目的计算部分确实繁重。大量的实践是必要的,特别是历年的真实试题,至少应该覆盖最近15年,最好是能重复做三次。我的一点建议是,提前开始复习,先通读教材两遍,接着整理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尤其是曾经考过的问题)。务必进行全面的学习,因为中国地质大学每年都会出一些新颖的题目。当然,核对答案这一步不能忽略,我之前就忽略了这一点,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扰。
考研英语方面:
当初很多人主张不必特意背单词,主张在阅读中学习单词,我并不认同。如今,我比较倾向于这样的观点:记忆单词的目标并非要求能听、说、写,了解其词源,而是在阅读时能识别出它的意思。我个人的提议是,重点掌握单词的基本含义,对于短语,不需要过分纠结于后面接动词ing形式还是todo(因为这主要是针对完形填空的技巧),只需关注那些极其常见的搭配,做到能识别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固体物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晶格振动、能带理论以及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晶体结构的理解是基础,包括点阵模型、布拉伐格子、晶面指数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对晶格振动,理解phonon的概念及其对热性质的影响至关重要。能带理论则是固体导电性的关键,需深入理解电子在能带中的运动状态和能带结构如何决定材料的导电性、绝缘性和半导体特性。
量子力学的部分,如薛定谔方程的应用、波函数的性质、态密度和费米-狄拉克统计等,都是固体物理的重点。这部分需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特别是线性代数和微积分。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工具来解析固体中电子的行为,是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再者,固体的磁学性质、超导现象、半导体器件原理等内容也是考察的重点。例如,了解BCS理论是如何解释超导现象的,以及PN结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凭做题和解题来深化理解,尤其是那些经典的例题和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实践操作,比如模拟实验或参加科研项目,你从实际角度去理解固体物理的原理。
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它不仅帮你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能训练学术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持续的复习和总结,定期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是非常有效的记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