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属于后期科目,到了11月中旬,要加大对政治时间投入,由前期的1-2小时增加到每天3小时。这个时候,要开始狂练选择题,50分的选择题(单选,16个,每题1分,共16分;多选,17个,每题2分,共34分)是政治的关键,尤其是多选题,政治要想拿高分,选择题不容有失,35-40分还比较理想,当然越高越好。我当时买了肖秀荣《冲刺8套题》,每天模拟一套选择题,时间大概30分钟,做完自己改,不清楚的地方立即回到《风中劲草》或者《大纲解析》巩固知识点。之后又把以前做过的《1000题》再重温了一遍。这时候会出一些时事的辅导资料,建议买份,看看这一年度的大事件。选择题的强化训练大概一个月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的核心资料是全书,它适用于初期奠定基础,也适合后期巩固知识。在复习的后期,《660题》是个好选择,因为它系统性地归纳了各种题型,便于有针对性的练习。然而,由于其分类清晰,初做时可能感觉容易,但如果题目顺序打乱,挑战性就显现出来了,因此这本书值得反复研读。尽管有些题目超出了考试范畴,但它们包含的复杂问题有助于拓展你的数学思维,在真正步入考场时会增加你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宜急于求成,埋头攻克大量难题,精读一本胜于浅尝辄止。暑期进入强化期,重温全书并开始做分级习题和海量习题(如660题或1000题),这两本书的难度都不低,要做好心理准备。但如果你能彻底消化这些习题,你将在数学学习中无往不利。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一直采用分模块的方式复习,首先专注阅读,接着是新题型,再来是完形填空,最终才处理作文。然而,我没有全程模拟真实考试来练习,尽管我能妥善管理每个部分的时间,可到了实际考试那天,我发现时间严重不足,以至于完形填空来不及做,我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只能随意猜测答案。你们千万别重蹈覆辙,别让分数白白溜走。我的客观题只丢了一分,剩下的18分主要失在翻译和写作上。我认为写作占据了大部分的分数,而完形填空和翻译则无需过分操心,多研究历年来的阅读理解文章会更有帮助。我的策略是,每天都坚持限时完成一篇文章,随后逐句翻译,虽然我没把翻译内容写下来(觉得这样做效率低),但我会在书上标记出我不懂的句子,并且查阅解析以理解生词。这样的深入学习大约需要两小时,最后再仔细分析题目,无论是错误还是正确的选项,都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到写作,我记得那些清晨,我在教学楼的顶层诵读,声音回荡,仿佛三天都未曾消散……事实上,我已经很重视写作了,可惜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记忆中的优美句子就像解放西路的美景,当时觉得惊艳,但到考试时却一片空白。至于书法练习,我也尝试过,起初还行,但在紧张的考场上,我的字迹就暴露了原形。如果要练字,务必提升速度,让它融入日常生活!
考研专业课方面:
“能源动力综合”是一个涵盖面广且深度大的科目,它包含了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多个子领域。对热力学,理解和掌握热力过程、状态参数及其关系、熵增原理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我建议从基础理论出发,扎实理解每一个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再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流体力学部分,你需理解流体的基本性质,如压强、速度、密度的关系,熟悉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并能解决各类流动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也是需深入理解和应用的关键点。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理解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凭画图辅助理解,或者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你更好地掌握。
再次,传热学涉及到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要特别注意各种传热模型的建立和计算,例如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等。实际问题中的边界条件设定也是重要的一环,需多做练习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最有效的策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凭记忆加深印象,凭大量做题来实践和检验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也非常重要,这能帮助你在繁杂的知识中找到脉络,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
我还推荐使用一些在线资源,比如Khan Academy、Coursera上的相关课程,它们提供了很好的视频讲解和互动练习。北航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也非常丰富,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在备考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很关键。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尝试换一个角度思考或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后再来看,可能会有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