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机械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设计创意学院机械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同济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在政治复习上,我采取了一种更为谨慎的策略。等到考试大纲公布后才着手购书。上次初次尝试时,我提前购买了肖秀荣的教材,结果大纲更新幅度巨大,导致我白白耗费了许多时间,而且书籍内容杂乱,难以梳理关键信息。今年,我决定等待大纲发布后再行动,目标明确——购买红皮书!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官方出版物,每年的大纲都是以此为基准,大纲本身并不需要特别购买,只需查看电子版了解变动即可。但红皮书(大纲解析)却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我还练习了肖秀荣的1000题以及石磊的1500题。两本书各有特色,1000题侧重基础,答案大多能在书中找到,也是许多人选择的原因,可以迅速完成;而1500题我个人认为非常出色,与大纲知识点完全吻合,并且解析详尽明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重在实践,我主要用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十八讲》以及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来提升技能。此外,我还做了《660题》、《真题大全解》以及其他一些模拟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具体名字有些模糊)。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心得与教训。数学的核心是领悟,对于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尽管分为六个部分,但实质上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在学习时,整合和比较是非常关键的步骤。遇到数学中的难点,起初我倾向于暂时搁置,但后来发现这样问题堆积如山,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及时向老师求解。
考研英语方面:
学英语确实贯穿了我复习过程的始终,但是一直没用太多精力。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全程都不能放下,无论后边专业课压力多大,也要做一定数量的英语保持语感。首先,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复习性价比最高。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其实只有100篇)。最开始做的时候会错很多,做一道题用很长时间。大概做了二十篇左右,已经大概知晓了考研阅读的风格。这个时候可以做英语真题的阅读了,每天精读一道题,把不会的词划出来,长难句弄懂,每道题错的原因搞清楚,大概需要一小时左右。其次重要的是作文。不少人用的是王江涛的作文书,每天背背范文,成效显著。我比较懒,一篇作文也没背过,只是复习后期平均一周自己会动手写一篇。我还是推荐老老实实地复习作文,平时多积累一些短语和长难句的写法,多背范文,这才是提分的王道。另外字迹也很重要,因为时间充裕,英语的主观题我都打了草稿后再写到答题纸上,想来有很大帮助。再次是翻译和完型填空、新题型。个人认为每道题各一周做一道就可以。尤其今年,新题型简单到没朋友。等到了十一月中下旬可以开始做模拟题。关于背单词,开始时候尝试过大本、小本单词书,还有自己整理真题上的生词,两千多个核心词背一遍之后每天循环复习100个词,一直到考研都没放下,很有帮助。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设计”是关键。专业设计快题不仅仅是技术性的绘图或计算,更是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体现。同济的设计教育强调的是“人本主义”,要关注产品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生活,如何凭设计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时要注重用户体验,考虑产品的功能、美学、环保等多维度因素。
熟练掌握基础设计原理和方法。这包括但不限于形态构成、色彩搭配、材料选、结构分析等。这些基础知识会在你面对快题时提供理论支持,帮助你快速构想并实施设计方案。不断积累设计案例,了解各种设计风格和流派,丰富设计语言,提高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再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量的设计练习必不可少。你尝试不同的主题,模拟真实的项目环境,限时完成设计任务。这将锻炼快速思考和应变能力,使你在实际考试中更加从容不迫。每次设计完成后,都应进行反思和总结,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需改进,这样持续迭代会设计能力不断提升。
团队合作也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在同济的学习环境中,会有很多机会与他人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有的想法,这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非常有帮助。
别忘了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进步。机械设计领域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会为设计带来新的可能。保持对最新研究的关注,会设计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