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重读了红宝书,并购入一本与之配套的选择题练习册,是世纪高教版的1000题集,尽管题量不多,但我坚持每读完一个章节就做相应的习题。由于之前已经通读过一次,这次的速度显得相当快。进入12月份,我购买了《最后五套卷》,专注于解答其中的选择题,发现题目相对简单,我的准确率也颇高。随后我又购买了《最后四套卷》,在考前两周,我重新翻开红宝书,有针对性地回顾内容,构建知识架构。每完成一章的学习,我会绘制一个概括性框架图,特别是在近代史的部分,确保关键的时间和事件能连贯记忆。我还挑选了一些固定表述熟记于心,以应对大题时能有条理地作答。接下来的一周,我将重心放在了红宝书的复习上,而在最后一周,我决定集中精力攻克哲学题目,因为这部分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我依据老师的哲学课程框架,结合红宝书中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制作了一份详细的知识结构图,涵盖每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但前提是必须先深入理解这些原理。接着,我找出了过去三年的政治真题,针对其中的哲学题目,首先写下显而易见的答案,然后对照我的框架图,逐个套用,只要有相关联的点,我都尽可能写上,总是先阐述原理,再阐明方法论。这样的策略确保我对哲学题目的每一个原理都有所回应,使答案无漏洞。在踏入考场前,我回顾了一遍《最后五套卷》中做错的选择题,结果在考试中遇到了一道曾经出错的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投入了不少精力,大约用了三个月专心致志地记忆词汇和阅读文章。红宝书的单词我反复背诵了两次,同时借助张剑的黄皮书来研读文章。尽管张剑的书中文章质量不错,但其出题模式与考研英语大相径庭,因此做不做这些练习题并不重要,正确与否也不必过于纠结。这样的学习节奏持续下去,每天大约复习三到四小时,直到六月中旬我才开始接触真题,选择的是考研1号系列,感觉相当有益。我坚持每天完成一篇真题,并在次日早晨背诵文章和短语,将2005年至2014年的真题文章几乎全部熟记于心。反思起来,我在英语备考中的最大疏忽就是没在最后阶段预留几套真题作为模拟练习,导致后期无新题可做,结果真题大致做了三遍左右。
对于作文部分,大约从十一月开始,我着手写作真题作文并背诵作文书中的范文。想要在作文中取得高分,首要条件是速度,确保在考试规定时间内流畅完成;其次,文章必须具备一定的英文文体感,避免给人直译汉语的感觉;再者,要有独特之处,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与众不同;最后,字迹工整清晰,争取给阅卷人留下深刻印象,赢得额外的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哲学通论是对整个哲学领域的一个全面概述,它涵盖了从古至今的各种哲学思想和流派。在复习这个科目时,我认为首要的是构建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哲学家及其主要观点。例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近代的笛卡尔和康德,到现代的尼采和海德格尔等。他们的核心思想和理论要能够熟记于心,并能理解他们之间的影响和差异。对哲学的基本概念,如实在、知识、道德等,需深入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哲学史的学习则更侧重于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具体哲学家的思想深度研究。这里的关键是要有深度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对经典原著的理解。我会建议大家挑选几本重要的哲学原著进行精读,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理解每个时代哲学发展的背景和社会环境,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哲学家的观点为何产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后世。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阅读-笔记-讨论”的循环模式。阅读原著或教材,做详细的笔记,将复杂的内容简化为自有的语言;与同学或导师讨论,凭辩论深化理解;定期回顾笔记,整理思路,形成自有的哲学见解。
练习写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尝试撰写哲学论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哲学观念,这样既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对这两门科目,持续的思考和反思至关重要。哲学并不只是记忆事实,是要学会提问,挑战既有观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知识的热情,你在考研的路上定会走得更加坚定。